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黄山还途中作

标题包含
自黄山还途中作
屈指还京十日程,每逢歇处问村名。 春沙脉脉溪初涨,夜雨垂垂晓又晴。 山下有人传虎出,店中炊饭见牛鸣。 天涯行客无宁日,不及田家业在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计划返回京城还有十天的行程,每到休息的地方就询问村庄的名字。春天的沙地充满了生机,小溪的水位刚刚上涨;夜晚下起了细雨,早晨又放晴了。山脚下有人传言说有老虎出没,在旅店里煮饭时还能听到牛的叫声。天边的旅客没有安宁的日子,比不过在家务农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屈指:屈指计算,用手指计算天数或距离。 2. 还京:返回京城。 3. 春沙:春天的沙滩。 4. 脉脉:形容水流的样子,这里形容溪流。 5. 夜雨垂垂:夜晚的细雨下个不停。 6. 虎出:虎的出现,这里指听说有老虎出现。 7. 店中炊饭见牛鸣:在客栈中做饭时听到牛的叫声。 8. 天涯:天边的意思,这里指离家很远的地方。 9. 无宁日:没有安宁的日子,这里指行旅在外的生活不平静。 10. 不及田家业在耕:比不上农民的家业都在耕种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从黄山返回途中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到的乡野生活气息。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了旅途中的喜悦、担忧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首联“屈指还京十日程,每逢歇处问村名”,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即将回到京城,沿途走过的地方都会询问当地的村名,表现出对沿途风土人情的浓厚兴趣。 颔联“春沙脉脉溪初涨,夜雨垂垂晓又晴”,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春天的沙滩上,溪流开始上涨;夜里下过雨,早上又是晴朗天气。这两句既有时间的推移,又有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 颈联“山下有人传虎出,店中炊饭见牛鸣”,描述了旅途中的见闻。山下有人传来老虎出没的消息,让人感到担忧;而在旅店中做饭时,却能看到牛的叫声。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旅途中所遇事物的关心与好奇。 尾联“天涯行客无宁日,不及田家业在耕”,诗人感叹自己作为天涯行客,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远不如那些农民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黄山还途中作》是清代诗人郑起的一首描绘黄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乾隆年间,大约在1736年至1795年之间。这一时期,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发展。 郑起在当时的名气并不大,但他对黄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却深深地体现在这首诗歌之中。他在游历黄山的过程中,被黄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感慨万分,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黄山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还受到了当时山水诗的影响。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描绘自然山水为特点,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和审美。郑起的这首诗就是受到这种影响,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美丽景色。 总的来说,《自黄山还途中作》的创作背景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稳定社会环境和繁荣的文化氛围,以及郑起个人的游历经历和对黄山的热爱。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郑起创作出这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