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采桑曲

标题包含
采桑曲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 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著麻衣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天去采摘桑叶,雨天也不停歇,农田旁的桑树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去年养的蚕宝宝非常健壮,蚕姑们也只能穿上了麻布衣衫。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采桑曲:即采摘桑叶的曲子。古人以采摘桑叶为主题创作了很多诗歌,如汉代民歌《陌上桑》等。 2. 郑起: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3. 晴采桑,雨采桑:晴天和雨天都在采摘桑叶。这里用“晴”和“雨”来形象地描述采桑过程的辛苦。 4. 田头陌上:田野中的小路和田边。这里的“头”和“上”都是指地点。 5. 家家:每家每户,表示所有人都在忙碌。 6. 十分熟:非常丰收。这里的“十分”是古代的一种度量单位,用来形容蚕丝的产量。 7. 蚕姑:指从事养蚕的妇女。 8. 只著麻衣裳:指穿着麻布衣服。这里的“只著”是指穿戴,而“麻衣裳”是指用麻布制成的衣物,是一种较为粗糙的布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乡村画面,农民们在田头陌上忙碌着采摘桑叶,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他们都为家蚕辛勤劳作。诗人通过写劳动场景展现了农民的勤劳精神。接着提到去年的养蚕成果丰硕,但由于生活贫困,蚕姑们仍穿着粗麻衣,表现出劳动者虽已付出辛劳但生活依然困苦的现状。这首诗通过采桑、养蚕的场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桑曲》是唐代诗人郑起的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田野里妇女们采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郑起生活在唐太宗贞观年间(626-649年),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富裕。 郑起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热爱自然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出他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在创作《采桑曲》时,正值春季,农民开始耕种劳作,妇女们也参与到采桑的劳动中来。郑起观察到这些勤劳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劳动场景的诗篇。 此外,唐朝初年,封建制度逐渐完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绸业,成为当时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因此,采桑活动在这一时期非常普遍,为妇女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也是她们承担家庭责任的表现。郑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些劳动妇女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