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昨虽移韵于兰然石鼎联章不可以不成也再赋一则语以殿众作亦骚之乱词云 其二

标题包含
昨虽移韵于兰然石鼎联章不可以不成也再赋一则语以殿众作亦骚之乱词云 其二
续诗愧无修绠力,意绪中断轲母织。 掉头吟坐欲成寐,出吻悲鸣方愿息。 君诗爱梅笔不停,四叠阳关人未识。 冰壶交映雪同调,秋水为神月争色。 翛然未肯弟山矾,介如何必化松石。 诗坛置韵百夷姓,敌垒收功剧孟得。 须君为梅作佳传,问事玄冥烦史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续写诗篇深感力量不足,思绪中断如同织布遇到阻碍。 转过身来在座位上低声吟唱,想要入睡,却听到悲伤的鸣叫,希望它能平息下来。 你的诗篇钟爱梅花,笔墨不停地描绘它的美丽,但四遍《阳关曲》并未被人所知晓。 冰壶中映射出的白雪与梅花交相辉映,秋天的江水拥有神的灵气,月光与之争艳。 雪花轻盈不愿输给山矾花,而松树、石头则是坚韧的象征。 诗坛讲究韵律百家争鸣,取得胜利就像孟德一样。 需要你为梅花撰写优美的故事,探寻事情真相要请教史墨那样的史学家。
去完善
释义
1. 续诗:继续写诗。 2. 愧无修绠力:意为才力不济,无法写出好诗。修绠,指汲水器的长绳。这里比喻深长而源源不绝的诗才。 3. 意绪中断轲母织:意绪中断,指思路被打断。轲母,即孟母,战国时孟子的母亲。这里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寓意努力学习和寻求灵感。 4. 掉头吟坐欲成寐:转过头去吟咏诗句,想要入睡。 5. 出吻悲鸣方愿息:开口唱歌,希望歌声能够平息心中的悲伤。 6. 四叠阳关人未识:四叠,指反复唱诵。阳关,唐代王维的著名离别曲《阳关三叠》。这里意思是尽管反复吟咏,但并未被人理解。 7. 冰壶交映雪同调:冰壶,指月亮倒映在冰面上的景象。雪同调,形容月光和雪光相互映照。 8. 秋水为神月争色:秋水,秋天的江水。这句是比喻秋天江水和月亮一样美丽。 9. 翛然未肯弟山矾:翛然,无拘无束的样子。弟,山矾,一种花。这里意思是不愿意像山矾那样放任自流。 10. 介如何必化松石:介如,一种松树。这句是比喻松树化作了石头,意指时间流逝,事物变迁。 11. 诗坛置韵百夷姓:诗坛,诗歌领域。置韵,安排韵律。百夷姓,指各种不同的诗风。 12. 敌垒收功剧孟得:敌垒,敌人的防线。剧孟,西汉时的游侠,曾成功攻破敌阵。这里是赞美诗歌对手的强大实力。 13. 须君为梅作佳传:希望你为梅花创作一篇佳作。 14. 问事玄冥烦史墨:询问事情的原委,需要请教有学问的人。玄冥,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史墨,古代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昨虽移韵于兰然石鼎联章不可以不成也再赋一则语以殿众作亦骚之乱词云 其二》。诗歌主题上,作者通过借景抒怀的方式,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全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昨虽移韵于兰然石鼎联章不可以不成也再赋一则语以殿众作亦骚之乱词云 其二》是南宋诗人郑清之的一首五言律诗。郑清之(1176-1251),字德源,初号舜举,改号安晚,天台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丞、秘书郎、实录院检讨官、中书舍人、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起居郎、权工部侍郎、权刑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谥忠定,赠尚书右仆射。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理宗时期,即公元1245年至1251年之间。这段时间内,郑清之曾任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等要职,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与当时的皇帝宋理宗关系密切,曾多次上疏论时政,主张改革吏治,整顿财政,加强国防,关心民生,得到皇帝的赞赏和信任。 在诗歌中,郑清之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品行高洁的期许。他以兰花为象征,表示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时代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