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展现自己的风采,各种首饰点缀在绿丝丛中。太阳慢慢升起,照射到脸上,如同红苏般热烈。
周围山泉环绕,桃花掩映着小楼。悠闲的读过道家书籍,尚未起身,水晶帘下看着她梳理头发。
穿着红罗罩衣,衬托出她的曼妙身姿。虽然不能说是完美无瑕,但这丝缕之间的微妙之处更显魅力。
曾经的经历难以忘怀,如同沧海之水与巫山之云一般独特。即便在百花丛中,也只关注那纯洁如梨花的女子。
如今的江边,只有几棵树仍在发出新芽,仿佛用叶子度过了这最后的春天。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关于您提供的古诗的注释:
1.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对镜欣赏自己的妆容,然后将头发扎起来。这里的“环钗”指的是首饰,“漫篸”指随意梳理头发。
2.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描述的是太阳照射到诗人的脸上,使她的脸颊显得非常红润,就像一朵正在开放的红花。这里“红苏”指的是红花,“旋欲融”表示即将融化,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照在脸上的效果。
3.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山泉水漫无目的地绕着台阶流动,无数的桃花映衬着小楼。
4.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诗人悠闲地看着道教书籍,还没有起床,她透过水晶帘观察自己的梳妆过程。
5.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描述的是诗人的穿着,红色的丝绸衣裳很时尚,花纹精细如同嫩麴尘(一种细小的粉尘)。
6.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不要嫌弃丝绸质地柔弱,虽然有些瑕疵,但却最招人喜欢。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形容经历过很大的世面,其他的都不放在眼里。
8.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即使走在花丛中,也懒得回头,一半是因为修炼,一半是因为你。
9.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但我偏偏只摘取梨花给美丽的人儿。
10.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如今江边只剩下几棵树,可怜它们只能陪着绿叶度过这残春。

去完善
赏析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以精炼的诗句描绘了不同的意境。以下是我对其中的四首诗作的赏析:
1. 《离思其一》:这首诗通过描述女子在清晨化妆的场景,展现了她柔美、娇羞的形象。从“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可以看出阳光照射在她脸颊上,仿佛使她的面容更加艳丽动人。这种对比效果突显了女子的美丽和朝气。
2. 《离思其二》:这首诗以“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开篇,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则表现了诗人沉浸在这种恬静的生活之中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3. 《离思其三》:这首诗用“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描述了女子的华服美裳,表达了诗人对她风采依旧的爱慕之情。而“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则传达出诗人认为爱情不需要奢华,平淡生活中的关爱才是最可贵的。
4. 《离思其四》:这首诗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开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态度。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则表现了他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心中始终只有那个特殊的女子。最后的“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则以惜春伤时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已逝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组诗。这组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正值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的时期。此时的元稹年仅30岁,正是一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刻,但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现实的种种压力。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已经逐渐衰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元稹作为一位胸怀壮志的文人,既希望能够在朝廷有所作为,又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这种矛盾的心态在《离思五首》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表达了元稹对爱情的深情和对妻子的怀念。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元稹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既要忠于爱情,又要关注国家命运的挣扎。
总的来说,《离思五首》的创作背景是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这个特殊的时代,元稹在这个时期既有满腔热血,又有对国家和爱情的责任感。这些复杂的情感共同构成了《离思五首》这部经典的组诗,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