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标题包含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元稹中明经科进士,进入官场。起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查看更多
叮当美食家
去完善

译文
寒露时节悄然来临,秋天的早晨,菊花逐渐变黄。千家万户都在清扫落叶,万里的雁群追随阳光迁徙。群鸟化为蛤蜊令人悲痛,农民们担忧着过早的寒霜影响收成。因为知道松柏的坚韧志向,所以它们的枝叶在冬天和夏天都显得郁郁葱葱。
叮当美食家
去完善
释义
1. 寒露:节气名,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2. 风扫叶:意指秋风起,树叶被吹落满地。 3. 化蛤:即化为蛤蜊。此处借指鸟类过冬时变化外形以抵御寒冷。 4. 收田:收割庄稼。
叮当美食家
去完善
赏析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和生物活动的变化。首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描述了秋天已经到来,菊花开始逐渐变黄的景象。颔联“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则展现了寒露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清扫落叶,大雁开始南飞的情景。颈联“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通过“化蛤悲群鸟”这一现象揭示了寒露时期温度的下降,以及农民开始担忧早霜对农作物的影响。尾联“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则是以松柏为例,表明其无论在寒冬还是炎夏都能保持苍翠的颜色,以此赞颂松柏坚定的意志。整首诗通过对寒露时节的自然景物和人们生活变化的描绘,展现了元稹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叮当美食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是唐朝诗人元稹在元和年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个时期,他正任职于京城长安,经历了官场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唐朝,虽然已过了盛世的顶峰,但文坛仍十分活跃,诗歌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感、议论时事的重要载体。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降低,露水凝结成霜。元稹以此为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他在诗中感叹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热情不减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体现了元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季节变换的关注和欣赏。
叮当美食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