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一首
天河秋来有时见,秋江人去无还期。
南风北风日争吹,三十六宫空泪垂。
塞鸿已作随阳去,社燕宁论故巢住。
安得胡越为一家,春风来访红桃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时候,天上的银河偶尔可见,但转眼又是分离,你我再会却无期。
南北的风日夜不息地吹打着,昔日的宫殿只剩下空虚和泪水。
远去的飞雁已经追随阳光去了温暖的地方,而燕子又怎么能谈论旧日的巢穴呢?
真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春风吹拂之下,能一起欣赏盛开的红桃花。
去完善
释义
1. 天河:天文学上所指的银河。此处借指星河,古人认为秋天时,天气晴朗,星星看得更加明显,故称“天河秋来有时见”。
2. 秋江:秋天的江河水面。人去:指离去的人,此处可能暗示离家别亲的场景。
3. 南风北风日争吹:形容战乱的频繁和激烈。南风和北风在此是泛指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
4. 三十六宫:古代宫殿的数量说法,实际上并未确数。这里代指皇宫或者皇家禁苑。空泪垂:表示皇宫中的人们悲伤痛苦的心情。
5. 塞鸿:边境地区的鸿雁,这里可以理解为离家的诗人。随阳去:跟随温暖的地方迁徙。
6. 社燕: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宁论:岂论,哪里顾得上。故巢:以前的巢穴,比喻家乡。
7. 安得:如何才能。胡越:原指胡人和越人,这里泛指不同民族和国家。
8. 春风:寓意和平盛世。红桃花:代表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歌。首先诗人以“天河”和“秋江”两个自然景象入手,表现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流离失所。然后通过“南风北风日争吹”揭示朝廷的矛盾纷争和百姓的痛苦生活。接着写“三十六宫空泪垂”,暗示皇宫中的统治者并未体恤民情,反而过着奢侈的生活。第五句“塞鸿已作随阳去,社燕宁论故巢住”表达了游子离家的无奈以及对故乡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安得胡越为一家,春风来访红桃花”则是诗人的期盼,希望国家能够消除战乱,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那幺整个国家就会如同春天的红桃花一样充满活力和生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有一首著名的《杨白花一首》,作者是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王阮。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杨白花的美丽女子的形象,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悔付出。
王阮出身贫寒,年轻时便因才华横溢而受到世人的瞩目。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波折。他曾一度被任命为地方官,但因秉公执法,得罪了权贵,遭谗言陷害,最终被贬为庶民。这使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的冷漠。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梁武帝在位时,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使得民生疾苦更加严重。王阮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杨白花一首》。
在这首诗中,王阮以杨白花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纯洁感情的执着追求。他通过对杨白花的赞美,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面对压迫和剥削所展现出的坚韧不屈的品质。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的愤怒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