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亭
城居不见万山重,因起髙亭破远空。
虚旷直疑天宇外,周旋如在画屏中。
凝岚散蔼层层出,削玉排青面面同。
暂得登临已忘去,四时佳致属贤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居住在城市里看不到重重山脉,因此修建高亭来打破遥远的天空。
开阔的空间让人怀疑是否在天际之外,四处游走如同在画屏之中。
雾气消散形成一层层景色,山峰峻峭如刀削般排列在四周。
暂时登高望远忘却了尘世烦忧,四季美好的景致属于贤德的人。
去完善
释义
《环翠亭》注释:
1. 环翠亭:诗题,描述位于城市中心的亭子。
2. 城居:居住在城市中。
3. 万山重:指重重叠叠的山峦。
4. 高亭:高耸的亭子,此处指环翠亭。
5. 破远空:冲破远方的天空,形容亭子的高度。
6. 虚旷:空旷辽阔的天空。
7. 天宇外:天空之外的地方。
8. 周旋:四处走动,欣赏周围的美景。
9. 画屏:绘画屏风,比喻周围的风景如画。
10. 凝岚:凝聚的雾气。
11. 散蔼:消散的雾气。
12. 层层出:逐层展现出来。
13. 削玉排青:形容山峰峻峭,绿树葱葱。
14. 面面同:每面都一样美。
15. 登临:登上高处,这里指登上环翠亭。
16. 忘去:忘记身处何处。
17. 四时:四季。
18. 佳致:美景。
19. 属贤公:属于贤能之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环翠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通过“城居不见万山重”表达了城市生活的局限和压抑,而“因起髙亭破远空”则暗示了登高望远、挣脱束缚的渴望。接着,诗人以“虚旷直疑天宇外”来形容亭子四周的开阔景象,又以“周旋如在画屏中”来赞美自然景色的美丽如画。然后,诗人通过“凝岚散蔼层层出”和“削玉排青面面同”两句描绘了环翠亭周边的青山绿水、云雾缭绕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最后,诗人以“暂得登临已忘去,四时佳致属贤公”收尾,表达了在短暂的高亭之行中,忘记了尘世烦恼,感受到了四季美景带给人的愉悦,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环翠亭》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峰,诗歌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程颢刚刚结束了他的官场生涯,辞去了尚书省左司谏的职位,回到了家乡河南洛阳。这次辞官并非因为官场失意,而是他希望通过潜心研究理学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此时的程颢心情愉悦,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程颢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的诗篇,如《春日偶成》、《秋宵吟》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理学家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