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标题包含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又作正仲,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 早期经历:冯延巳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冯良建曾担任唐朝的工部尚书。冯延巳自幼聪颖过人,勤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秣陵的江边,人们经常面临离别的场景,雨水停歇后,满地的青草和烟雾弥漫在一起。送行的人们越走越远,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只剩下马的嘶鸣声渐渐沉寂。 江边的青楼里挂着一幅酒旗,旁边的新柳垂下的嫩芽犹如黄金般耀眼。 江对面传来了悠扬的横笛声,沙洲上的鸟儿被突然惊醒,扑腾着翅膀飞向天空。这一刻,她的心中百感交集,徘徊不定。夜幕降临,天地间的距离仿佛变得更加遥远,而她却只能独自承受这无尽的惆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秣陵:今南京市,古为六朝古都; 2. 青帘:指青色帘子的酒家; 3. 金:金黄色,这里指嫩绿的柳树抽出了金色的叶子; 4. 横笛:古代的横吹竹管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笛子; 5. 沙头:沙滩头; 6. 双禽:两种水鸟; 7. 一晌:一会儿; 8. 凝恨:深深的遗憾; 9. 沾襟:泪水沾湿了衣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秣陵江上的离别景象,以自然景物和笛声为契机,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词的上片通过描述江边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下片则以悠扬的横笛声唤起人们的共鸣,传达出离别的哀愁与不舍之情。最后两句则通过“凝恨独沾襟”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别离时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堪称古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唐时期,大约公元965年前后。这一时期,南唐正处于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之际,而词人在朝廷身居高位,备受器重,因此,他以词为寄托,表达出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忧虑之情。 在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冯延巳作为一位身处高位的官员,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时期的种种变故。他一方面要应对国家的内外危机,另一方面又要处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这使得他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冯延巳的词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离乱之苦,以及人民在苦难中的坚韧不拔。这首《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正是他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通过对别离的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