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金门

标题包含
谒金门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又作正仲,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 早期经历:冯延巳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冯良建曾担任唐朝的工部尚书。冯延巳自幼聪颖过人,勤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柳树街道,奔跑的马匹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新换上荷叶衣服的人尚未被认识,每年都在江海边游荡。 从梦境中醒来看到巫山的春色,陶醉在花的世界里。尽管虚弱无力也要翩翩起舞,只因喜爱那位吹奏玉笛的朋友。
去完善
释义
1. 杨柳陌:指植满杨柳的道路或区域。 2. 宝马:骏马,高头大马。 3. 嘶空:形容马的嘶鸣声在空气中飘荡。 4. 无迹:没有痕迹。 5.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裳,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者的服饰。 6. 人未识:未被世人认识。 7. 年年江海客:常年漂泊在江河湖海的人。 8. 梦觉:从梦中醒来。 9. 巫山:位于重庆市的著名景点,是古代爱情传说“巫山云雨”的发生地。 10. 醉眼:喝醉酒后的眼神。 11. 花飞狼籍:花瓣飘散一地,杂乱不堪。 12. 无气力:无力。 13. 爱君:热爱君主或者尊敬、喜欢某人。 14. 吹玉笛:吹奏用玉制作的笛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的人生际遇和心境。首句“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以景象开篇,展现了一片繁华的景致。然而在这表面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是无迹可寻的落寞。接下来“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进一步强调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助。尽管他身着华美的服饰,却无人理解他的心境,仿佛常年在江湖漂泊的过客。 上阕描写的氛围在下阕中得到了延续。“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籍”表现出作者心中的迷茫和无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能在梦境中实现,现实则是无尽的酒宴,酒醉之后看到的只是混乱的场景。 最后两句“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展现出作者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虽然力有不逮,但依然愿意为了所爱之人翩翩起舞,为了所爱之人的玉笛之音而努力振奋。这种坚韧的精神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使整首词充满了深深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创作于公元937年,正值五代十国的乱世,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而南唐虽然偏安一隅,但在李昪的治理下,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词人们开始尝试将诗歌的形式与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用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冯延巳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冯令頵曾任南唐御史大夫,因此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冯延巳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被贬谪,也曾卷入宫廷斗争。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辛。 在这一时期,词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爱情、理想等方面的感悟。冯延巳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这一时期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