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暮春
绣房香幄紫驼车,队马连云拥醉娥。
天上柳花随处滚,人间春色已无多。
风流漫听黄金缕,慷慨谁知白石歌。
江北江南叹愁绝,落红如雨打渔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刺绣房里,紫色的骆驼拉着豪华的车辆,队伍里的马匹连绵不断,簇拥着醉眼朦胧的美人。天上的柳絮如雪片般翻飞,但人间的春意已渐渐消退。随风飘散的金柳宛如黄金般的乐章,而白石头上的歌声却传达出无尽的感慨。无论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都为这凋零的春天和纷飞的落花哀叹不已,就像雨滴无情地敲打着捕鱼人的蓑衣。

去完善
释义
1. 都城:古代封建社会的国都,这里指元朝的都城大都。
2. 暮春:春季的最后阶段,指的是谷雨到立夏这段时间。
3. 王冕:元代著名的文人画家,此诗描绘了当时京城里的繁华景象和春天即将逝去的哀愁。
4. 绣房:华美的房间,用于形容富贵人家的生活。
5. 香幄:香车中的帷幕,这里的香车一般指达官贵人的座驾。
6. 紫驼车:用骆驼拉的车,这里指代富贵人家出行的排场。
7. 队马:整队的马匹,表示出行的气派。
8. 连云:指马队如云,极言其多。
9. 醉娥:醉意盎然的仕女。
10. 天上柳花:指天空中飘散的柳絮,古人认为柳絮像天上的雪花一样美丽。
11. 黄金缕: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名句,其中提到了黄金缕,象征着富丽堂皇的景象。
12. 白石歌:南宋诗人陆游有诗《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对海棠翁白战,捧檄归来献子鱼。漫说两禽沈晓露,真成双鹭起秋芦。穿林风急催诗句,堕水花多似画图。正想逋翁儿女辈,不知相对已膏肓。”其中的“白石翁”指的是南宋著名的文人画家萧照,他擅长画山水画,曾拜南宋四大画家之一的李唐为师。这里提到白石歌,是为了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13. 江北江南:泛指长江沿岸的各个地区,这里可以理解为整个江南地区。
14. 落红:凋落的鲜花,此处用来形容春天的逝去。
15. 渔蓑:渔夫的蓑衣,这里象征捕鱼为生的渔民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都城暮春》这首诗歌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都城的暮春景象。从“绣房香幄紫驼车”到“队马连云拥醉娥”,展现出一幅繁华喧嚣的都市画面。然而,随着“天上柳花随处滚,人间春色已无多”的出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感慨春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诗句“风流漫听黄金缕,慷慨谁知白石歌”,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感悟。他听到了人们在春风中欢歌笑语,也看到了人们在悲伤时黯然神伤。最后两句“江北江南叹愁绝,落红如雨打渔蓑”,更是直抒胸臆,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的感叹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使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那份深沉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都城暮春》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可以从诗中描绘的景象推测为春季。在王冕所处的时代,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绘画艺术成就卓著。
王冕少年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以砍柴卖柴为副业,利用闲暇读书习字。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因元初科举尚不十分完善,未能录取;他又不愿做官,遂往来于江浙一带,靠卖画为生。这一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体察民生疾苦。
这首诗描绘了都城暮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冕的人生态度和他对时代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