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仰山寺
施地开金刹,神因结佛缘。
怪松盘獭径,古木护龙渊。
云裹春山乱,禽啼夜月圆。
路遥归不得,好借上方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金刹铺开的地上,神明以此结缘。
奇异的松树环绕着捷径,古老的树木守护着龙渊。
云雾缭绕,春山恍若置身其中;夜晚鸣禽啼叫,月亮圆融。
路途遥远难以归家,在此借用一方净土安睡。
去完善
释义
1. 施地:指供给僧众作为修建寺庙之地。
2. 金刹:寺庙的塔。
3. 神因:佛教因果报应的意思。
4. 怪松:奇特奇异的古松。
5. 獭径:即“獭祭鱼”。古代每年春季,水獭捕到鱼后会陈列在水边,此处的道路形容陡峭且布满荆棘。
6. 古木护龙渊:古老的树木护卫着神秘的潭水。
7. 云裹春山:被云雾环绕的春天山景。
8. 禽啼夜月:夜间鸟鸣与明月的景象。
9. 路遥归不得:路途遥远无法回家。
10. 上方:指寺院的高处或高处之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览仰山寺的诗词,诗人在此间表达了对于佛教、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渴望在此处得到心灵慰藉的心情。诗人从寺庙的位置、奇特的松树、古老的树木等自然景观出发,展现了寺院周围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云裹春山乱,禽啼夜月圆”来表达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最后,诗人以“路遥归不得,好借上方眠”来表达自己长久留在这里的愿望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仰山寺》是明朝诗人邹登龙的一首描绘游览仰山寺景色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正值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邹登龙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晚年的他却屡试不第,报国无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开始了周游名山大川的生活,希望通过游历来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情。
仰山寺位于江西宜春,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邹登龙在游览仰山寺时,被这里的山水风光和禅意深深吸引,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首诗中,邹登龙通过对仰山寺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