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怀愚斋赵叔愚壶山宋谦父
忽忽岁将暮,烈烈北风凉。
霏霏雨素雪,皎皎南枝芳。
懆懆念良友,茕茕在他乡。
盈盈一水隔,迢迢道路长。
悠悠无信音,戚戚重感伤。
翩翩化双鹤,去去与同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匆匆,一年又将接近尾声,凛冽的北风吹来阵阵凉意。
雨雪纷飞如絮,南方枝头的花朵洁白无暇,熠熠生辉。
心中挂念着远方的挚友,孤身一人在他乡漂泊。
一江相隔,仿佛万水千山,路途遥遥漫长。
盼望的消息迟迟不来,心中的忧虑和伤感愈发沉重。
让我们化为双双起舞的仙鹤,展翅高飞,共同翱翔在天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岁晚:指的是年底或者年末,是古代的一种说法。
2. 愚斋:可能是作者的笔名或者书房的名字。
3. 赵叔愚:人名,作者的一位朋友。
4. 壶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5. 宋谦父:人名,作者的一位朋友。
6.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7. 烈烈:形容风很大。
8. 北风凉:北风吹来,感觉很凉。
9. 霏霏:形容雨雪纷纷扬扬的样子。
10. 素雪:白雪。
11. 皎皎:形容光亮洁白。
12. 南枝:朝南的树枝,因为阳光充足,所以比较茂盛。
13. 芳:这里是比喻南枝的美丽。
14. 懆懆:形容心情不平静。
15. 良友:好朋友。
16. 茕茕:孤独的样子。
17. 一水隔:指相隔一条河或江。
18.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19. 悠悠:形容时间很长。
20. 无信音:没有书信的消息。
21. 戚戚:忧愁的样子。
22. 翩翩:轻快地飞。
23. 双鹤:一对鹤。
24. 去去:离去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故友的思念之情。开篇两句“忽忽岁将暮,烈烈北风凉”,通过描述岁末之时北风的凛冽,为整首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接下来四句“霏霏雨素雪,皎皎南枝芳。懆懆念良友,茕茕在他乡”,以雨雪和南枝的芬芳意象,象征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时节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盈盈一水隔,迢迢道路长。悠悠无信音,戚戚重感伤”,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故友相隔两地、消息不通的忧虑。最后两句“翩翩化双鹤,去去与同翔”,则是以化鹤成双的形象手法,抒发了诗人期盼与故友相聚的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岁晚怀愚斋赵叔愚壶山宋谦父》是南宋诗人邹登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236年左右,正值南宋晚期。此时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希望为国家尽一份力。
在这一年里,邹登龙远离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南方的一个边远城市,任地方官职。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赵叔愚和宋谦父两位好友,他们志同道合,彼此鼓励,共同度过这段艰苦岁月。邹登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眷恋。
在这首诗中,邹登龙以“岁晚”作为引子,寓意时局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还抒发了自己漂泊在外、远离亲人的孤独感。通过对赵叔愚和宋谦父这两位朋友的怀念,展现了诗人珍视友谊的情怀。最后,他以“莫笑衰翁泪满面,君看寒水自潺湲”的诗句作结,既表达了自己坚守信念的决心,又勉励朋友要共度时艰,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