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居
独作幽居计,江边屋数间。
水流天自在,心远地宽闲。
鉏月栽梅树,移云叠石山。
白鸥盟欲结,倚杖看潺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计划着隐居生活,在江边有几间小屋。
江水流动,天空自由,我的心远离尘嚣,感受着宽广的天地。
锄月种下梅花树,移动云朵堆积成石山。
想要与白鸥成为朋友,依靠着手杖欣赏潺潺流水。
去完善
释义
《江居》是唐代诗人邹登龙创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律诗。下面是该诗的字词注释:
1. 邹登龙:唐代诗人。
2. 幽居:指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
3. 间:量词,用于房屋,相当于“栋”或“所”。
4. 天自在:形容天空的广阔无垠,给人以自由的感觉。
5. 心远地宽闲:指心情超脱世俗纷扰,感觉世界变得宽广而宁静。
6. 鉏(chú):古代的一种农具,类似现在的锄头。这里用作动词,表示耕种。
7. 栽梅树:种植梅花树,寓意春天的到来。
8. 移云叠石山:形容山景如同一层层堆积起来的云彩,美丽如画。
9. 白鸥盟欲结:表达诗人想要与白鸥为伍,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10. 倚杖:拄着拐杖。
11. 潺湲:形容溪水缓慢流动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江居》是明朝诗人邹登龙所作的一首描绘江畔田园生活的诗。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恬静的心境展现了诗人独居江边的悠闲生活以及他超脱尘俗的高尚情怀。
首联“独作幽居计,江边屋数间”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诗人的身份:一个远离喧嚣尘世,选择在江边过隐居生活的诗人。
颔联“水流天自在,心远地宽闲”描绘了江居环境的优美与宁静。江水滔滔流淌,天空高远明亮,自然环境之美好使人心旷神怡;同时,诗人的心志超脱世俗纷扰,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宽慰和满足。
颈联“鉏月栽梅树,移云叠石山”则具体描述了诗人在江居生活中的劳作情景。他种植梅树,堆叠山石,亲手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意天地。
尾联“白鸥盟欲结,倚杖看潺湲”中的“白鸥盟”寓意诗人与江居环境中的生灵和谐共处,结成友谊;而“倚杖看潺湲”则表现诗人伫立江边,饱览美景,心境悠然自得。
总体而言,《江居》以生动的描绘和简练的语言呈现出一幅优美的江畔田园画卷,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诉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居》是南宋诗人邹登龙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1161年至1189年间,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南侵,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邹登龙出身贫寒,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这一时期的邹登龙生活困苦,多次迁徙,四处奔波。他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渔村定居下来,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金兵的不断入侵,使得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邹登龙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好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
在《江居》中,邹登龙以长江为背景,描绘了江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诗人却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这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使这首《江居》成为了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