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村
兀兀小桥西,人家住绕溪。
云山当户入,竹树出簷齐。
风急花初尽,春深鶑乱啼。
稻畦新雨足,穉子亦鉏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桥西边的村落里,人们沿着环绕的溪流居住。
云雾缭绕的青山仿佛是门户的延伸,竹林树木与屋檐平齐。
风儿吹得花儿凋零,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莺鸟的欢歌中。
田野间新雨滋润,孩子们也拿着农具耕作。
去完善
释义
《溪村》
作者:邹登龙
年代:明代
1. 兀兀:高高的样子。这里指小桥高耸的样子。
2. 小桥西:小桥上边向西的地方。
3. 人家:住户,居民。
4. 住绕溪:围绕着溪流居住。
5.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峦。
6. 当户:对着门户。
7. 入:进入视野。
8. 竹树:竹林和树木。
9. 出簷齐:伸出的屋檐整齐划一。
10. 急:迅速,快。
11. 花初尽:花朵刚刚凋谢。
12. 春深:春天的深处,即晚春时节。
13. 鸎:黄莺。
14. 乱啼:乱叫,喧闹。
15. 稻畦:稻田。
16. 新雨足:刚下过充足的雨水。
17. 穉子:年幼的孩子。
18. 亦:也。
19. 鉏犁:一种农具,用来耕田。
去完善
赏析
《溪村》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诗人通过对小溪、云山、竹树、花草、儿童耕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祥和与宁静。诗歌以小桥为起点,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视野,然后通过描述山、云、竹、树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氛围。接着,诗人又以风、花、莺等景象勾勒出春天的气息,使画面更具生动感。最后,诗人以稻畦和稚子这两处场景收尾,表达了田园生活中劳动与和谐的主题,也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村》是明朝诗人邹登龙所作的一首描绘乡村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这段时间里,邹登龙身处官场,曾担任江西巡抚、广东布政使等职位,他在任职期间关心民生,致力于地方治理。
在当时,明朝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但在江南地区,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生活困苦。邹登龙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官员,他关注民间疾苦,通过诗歌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溪村》正是他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