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
内人倚遍玉楼东,晓色开云腊雪融。
羯鼓一声花尽拆,三郎自唤作天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妻子靠在玉楼的东边,早晨的阳光穿透云层,腊雪开始消融。
随着羯鼓声响起,花朵纷纷盛开,三郎自称是天神。
去完善
释义
内人:这里指宫女。
玉楼:华丽的楼阁,这里借指皇宫。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此处用于描绘音乐。
三郎:这里代指唐玄宗李隆基。
去完善
赏析
《宫词》是唐代诗人邹登龙的一首描绘宫廷生活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和隐喻,展现了宫廷生活中的繁华与凄凉。
首句“内人倚遍玉楼东”描述了宫女们在清晨倚靠在玉楼的东边,享受着短暂的宁静时光。这句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出宫女们的孤独与无奈。
第二句“晓色开云腊雪融”描绘了清晨阳光穿透云层,积雪逐渐消融的景象。这一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替的感慨。
第三句“羯鼓一声花尽拆”则通过羯鼓的声音象征宫中的繁华与喧闹。当羯鼓响起时,象征着宫廷生活开始忙碌起来,那些美丽的花朵也随之凋谢。这句诗暗示了繁华背后的荒凉与悲哀。
最后一句“三郎自唤作天公”则是诗人对宫廷生活的讽刺。在诗人的眼中,皇帝(三郎)就像是天公一样,主宰着宫廷的命运。然而,这样的主宰却无法给宫女们带来真正的幸福。这句诗揭示了宫廷生活中权力的无情与生命的渺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宫词》是明代诗人邹登龙的一首描绘宫廷生活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1580年前后),此时正值明神宗朱翊钧统治时期,国家相对稳定,社会繁荣昌盛。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邹登龙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有幸进入宫廷成为翰林院编修,得以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宫廷生活。他对皇宫中的华丽景象、佳人的美貌以及贵族的奢华生活有着深刻了解,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宫廷生活的各种场景。
然而,邹登龙在诗中并没有完全沉浸在宫廷的繁华之中,而是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其中的虚伪与腐化。他通过对宫女们的哀怨倾诉,揭示了封建皇权下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暴政的不满。这种批判精神使得《宫词》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