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巃嵸巫峡曲,一十二峰浅凝绿。
老猿化石悬巅崖,矗矗陵云扫坛竹。
九灵少女列仙从,佩玉鸣銮乘彩凤。
飞魂走魄归瑶宫,紫箫吹断荆王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巫山的山峰峻峭,形成了曲折的巫峡,十二座山峰就像是被绿色覆盖。老猿化作了岩石挂在山顶上,好像在云端扫地。有九个仙女作为随从,她们身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宝石和金铃,乘坐着色彩斑斓的凤凰。她们的灵魂离开身体回到了瑶池天宫,美妙的笛声甚至打断了楚王的梦境。
去完善
释义
1. 巫山:位于长江中下游三峡一带的著名山脉,因古代神话传说而著名。
2. 巃嵷: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3. 巫峡:长江上游的一处险峻峡谷,位于重庆境内。
4. 老猿化石:指古猿化石,现藏于重庆市博物馆,是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之一。
5. 岭云:即山岭上的云彩。
6. 扫坛竹:此处的“扫”为祭祀之意,“坛竹”为祭坛周围种植的竹子,整句意为在祭坛周围的竹林进行祭祀活动。
7. 九灵少女:指传说中的九位仙女,分别是巫山神女的侍女。
8. 佩玉鸣銮:指佩戴玉器和金属饰品的仙女们。
9. 飞魂走魄:形容仙女们在瑶宫中轻歌曼舞的姿态。
10. 紫箫:紫色的箫,这里用来形容箫的声音。
11. 荆王:此处可能指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
去完善
赏析
《巫山高》是唐代诗人邹登龙创作的一首描绘巫山风光的诗作。此诗运用生动的描绘、象征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景象壮观的巫山画卷。诗中写到的“巫山巃嵷”,即指巫山险峻的山势。“一十二峰浅凝绿”则写出青翠的色彩与山峰秀美的形态交相辉映。而悬崖上屹立的老猿化石,作为点睛之笔,更展现出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同时,作者还以神话传说为背景,如“九灵少女列仙从”和“飞魂走魄归瑶宫”,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氛围。
这首诗塑造了浓郁的巫山风情,通过细致的描绘、传神的笔墨展现出了山色之美和人文之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整首诗境界开阔,画面生动,堪称一首赞美巫山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山高》是唐代诗人邹登龙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个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期,邹登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写个人情感为主。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巫山之巅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诗人的眼中,巫山之高,似乎可以触摸到天际,这象征着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同时,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政治腐败、战争频发、民不聊生。然而,邹登龙却能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作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篇,足见他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邹登龙的诗歌才能,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