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门怨

标题包含
长门怨
怨杀宫门不忍开,无情孤月暗苍苔。 而今痛惜珊瑚枕,曾是君王赐御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怨恨皇宫的大门难以开启,无情的孤独月亮照亮了昏暗的青苔。如今痛苦地怀念那珊瑚枕头,它曾经是皇帝赐予我的礼物。
去完善
释义
1. 长门:古宫名,位于汉长安城南,是汉武帝陈皇后所居之处。陈皇后失宠,曾被贬于长门宫。 2. 宫门:这里指长门宫的门。 3. 不忍开:表示陈皇后心中的悲痛,不愿开门面对现实。 4. 无情孤月:形容孤独、冷漠的月光,与下句“暗苍苔”相呼应,表达了陈皇后的孤单和无奈。 5. 苍苔:青苔,这里指长满青苔的长门宫。 6. 痛惜:痛心遗憾。 7. 珊瑚枕:用珊瑚制成的枕头,古代贵族常用之物,这里是陈皇后曾经的宝物。 8. 曾是:曾经是。 9. 君王:指汉武帝。 10. 赐御来:皇帝赐予的物品,这里特指珊瑚枕。
去完善
赏析
《长门怨》是唐代诗人邹登龙的一首描绘失宠女子哀怨情感的诗作。全诗以宫女失去君王宠爱后的心境为主线,通过描绘宫门、月光、苍苔、珊瑚枕等物象,表达了女子心中的哀怨之情。 首句“怨杀宫门不忍开”,写出了宫女对宫门的怨恨之情。"怨杀"一词,强烈地表达出了她对宫门的怨气,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无奈和心痛。"不忍开"则说明她不愿面对这伤心的地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句诗成功地塑造了宫女失落的心情。 第二句“无情孤月暗苍苔”,是对月光的描绘。“无情”来形容月光,表明了诗人眼中的月光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只是冷冷地照耀着大地,衬托出宫女的孤单和无助。“暗苍苔”则传达了深夜的寂静与环境的清冷,更增加了宫女内心的凄冷之感。 第三句“而今痛惜珊瑚枕”,描述了宫女对于曾经得到的恩宠的象征——珊瑚枕的留恋。“痛惜”二字,体现了她失去了君王宠爱之后的痛苦心情。同时,“珊瑚枕”也是她过去受宠的证据,如今却成了无用的摆设,让她的内心更加痛苦。 最后一句“曾是君王赐御来”,揭示了这首诗的主题。这句话揭示了宫女失宠的原因,即曾经的君王的宠爱已经不再。这句诗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为整首诗的感情铺垫了深厚的背景。 总之,《长门怨》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宫女失宠后的哀怨情绪。通过对宫门、月光、苍苔、珊瑚枕等物象的刻画,诗人成功地展现了一个悲伤、孤独而又无奈的宫女形象,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宫女的悲哀与痛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门怨》是明代诗人邹登龙的一首描绘失宠后妃之苦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即15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邹登龙正值壮年,他身处宦海浮沉多年,对宫廷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观察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政治腐败以及皇帝后宫的争宠现象。邹登龙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这些令人感叹的现象,并以其悲悯之心表达了对不幸女性的同情和关爱。 明朝中期,皇权高度集中,政治斗争激烈。皇帝宠妃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朝政的稳定,因此皇帝在选拔后宫时,往往会将道德品行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然而,历史长河中仍然不乏被遗弃的后妃,她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忍受着孤独和绝望。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邹登龙通过描述失宠后妃的悲惨境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 总的来说,《长门怨》这首诗表达了邹登龙对不幸后妃的深深同情,同时也反映出明朝中期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