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思深赴泉州录参
南郭先生卧病余,瘦如骐骥服盐车。
厌尝漆叶青黏散,旋理司空城旦书。
长陌欲登秋色薄,一樽相对鬓毛疏。
晋江波与温江接,消息频传双鲤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郭先生在患病期间消瘦得如同骏马拉着载重的盐车。
他厌烦了吃漆叶和青黏,转而研究起了古代文献。
在长路上,他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却发现秋天已经所剩无几,彼此举杯对饮时头发都已经稀疏。
他盼望着福建晋江和广东温江的消息能像鱼一样频繁传递过来。
去完善
释义
1. 南郭:即南面城墙之意。这里代指诗人所在地。
2. 骐骥:良马,这里比喻有才干的人。
3. 服盐车:古代的一种刑罚,让良马拖著装有重物的盐车,用以比喻有才之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4. 漆叶青黏散:古代一种用漆树叶和青黏制作的药物,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5. 司空城旦书:指古代书籍,这里指法律条文等官方文件。
6. 长陌:长长的道路。
7. 秋色薄:秋天来临,景色凋零。
8. 温江:即泉州附近的河流。
去完善
赏析
《送思深赴泉州录参》是南宋诗人林季仲送别友人思深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作者因病而消瘦的体态,以及友人对他的关切之情。同时,表达了两人即将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首联“南郭先生卧病余,瘦如骐骥服盐车”,以骐骥拉盐车的典故比喻自己因病而消瘦的身体。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病态和憔悴的形象。
颔联“厌尝漆叶青黏散,旋理司空城旦书”,表达了作者对疾病的厌恶和对工作的热爱。虽然生病,但作者依然坚持工作,整理书籍。这种坚韧的精神让人感到敬佩。
颈联“长陌欲登秋色薄,一樽相对鬓毛疏”,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和友人的离别情景。他们即将在长长的道路上分别,面对着渐行渐远的友情,心中充满了不舍。
尾联“晋江波与温江接,消息频传双鲤鱼”,则表达了对友情的期盼。即使他们分处两地,他们也会通过书信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思深赴泉州录参》是宋代诗人林季仲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林季仲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任命为福建泉州录参,负责地方政务。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因受到排挤而辞官回乡。这段经历使他对官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对友情和离别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内部则存在着腐败、党争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季仲选择离开官场,回到家乡从事文学创作。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前途,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