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率更西林碑
冉冉老将至,区区心已疲。
文章非世用,字画谩儿嬉。
庐阜多名刹,隋人有断碑。
骊黄虽易辩,堂奥未容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荏苒,慢慢步入老年,内心疲惫不堪。
我的文章不被世人看重,绘画也只是用来消遣时光。
庐山有很多寺庙,隋朝的人留下了断碑。
虽然马的毛色和优劣容易分辨,但内在的品质难以看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冉冉:表示缓慢地,逐渐地。
2. 老将至:即将老去,指人到老年。
3. 区区:微不足道的,这里形容作者自己的心态。
4. 心已疲:精神疲惫,心情沮丧。
5. 文章:这里指诗书文学创作。
6. 世用:实际用途,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7. 字画:书法与绘画作品。
8. 谩儿嬉:欺骗儿童玩耍的,这里指作者对自己的书画技艺的自嘲。
9. 庐阜: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名胜区。
10. 名刹:著名的佛教寺庙。
11. 隋人:指南朝时期的人。
12. 断碑:残破的石碑。
13. 骊黄:指马的毛色,这里指辨别事物的表象。
14. 堂奥:房屋的深处,喻指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渐长、心力疲惫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的文章与字画虽然能够消遣时光,但在世俗中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接着,诗人在庐山的美景中看到了许多名刹和隋朝的石碑,感叹即使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有深厚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探索。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率更西林碑》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题壁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9年至1190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然暂时稳定了政局,但北方领土仍在金人控制之下。
在这个时期,裘万顷作为南宋文人,经历了宋金之战的动荡和战乱。他的人生际遇颇富戏剧性,曾因直言上疏而被贬谪。然而,在磨难中,裘万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追求道德操守。在此背景下,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书率更西林碑》,就是裘万顷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裘万顷通过描绘古人题壁的事迹,表达了对自己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的赞美。他用“破却故家”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用“至今犹有读书声”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这些诗句既反映了他个人的遭遇和心态,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