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稳处
此舟无物本来虚,万斛清香只有诗。
昨夜潮头高几丈,老僧睡著不曾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条船空空如也,却散发着无尽的香气,这香气源于诗人的才情。
昨晚潮水汹涌,波浪翻涌至高处,而那位老僧却在沉睡中,毫无所觉。
去完善
释义
1. 舟:小船;这里是借指诗人所在的船只。
2. 无物:没有东西;这里指代船只上并无其他贵重或特殊的东西。
3. 本来:原本、从前的意思;表示本来的样子。
4. 万斛清香:形容香气的浓郁,“斛”是古代量器,一斛为十斗。
5. 只有诗:仅有诗书陪伴的意思,强调船上的朴素简单生活。
6. 昨夜:昨天夜里。
7. 潮头:潮水的波峰;此处暗示江潮高涨。
8. 高几丈:大约有多高;这里表达了江潮的高度。
9. 老僧:年老的僧人;这里以老僧比喻自己。
10. 睡著:入睡,睡着了。
11. 不曾知:不知道;表示自己并未察觉到江潮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江湖稳处”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独到理解。首句“此舟无物本来虚”,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本质的看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唯有内心的宁静才是真实的。这种观点与佛教的“四大皆空”理念相契合。第二句“万斛清香只有诗”则表达出诗人对于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认为诗歌是人生的最高追求,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紧接着的第三、四句“昨夜潮头高几丈,老僧睡著不曾知”,则是诗人对自我超脱的一种表达。在这两句中,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位不问世事的老僧,即使外界的波涛汹涌(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纷扰),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体现出诗人对自我修养的重视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湖稳处》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方逢振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晚期,约公元1270年左右。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对外面临蒙古铁骑的压迫,对内则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方逢振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密切相关。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随着南宋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他深感前途渺茫,故选择了远离尘嚣、隐居江湖的生活。在诗中,他以“稳”为线索,表达了对自己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晚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士人为了避祸保身,纷纷选择归隐江湖,以求心灵的安宁。这首诗也正是方逢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生活态度的选择和自我救赎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