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茶具一贽鲜于伯机

标题包含
茶具一贽鲜于伯机
惠山天下第一泉,阳羡百草不敢先。 二绝独与端石便,不受翠铁黄金煎。 古来风韵擅玉川,日高丈五犹打眠。 山中旧事今不然,石铫不在坡炉塼。 伯机卓荦美少年,好官不做自取廉。 床头月俸无一钱,手续陆羽经二篇。 我有片石出古端,瓜师斵成无脚铛。 为君置之书几边,自汲活水烹新烟。 不待七碗肌骨仙,飞去玉皇香案前。 天公高高望眼穿,百姓堕落深深渊,无人敢说江南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惠山的泉水天下第一,宜兴的茶草也不敢争艳。 独特的风味和端砚相得益彰,无需金银翠铁来冲泡。 自古以来,玉川的风韵无人能敌,即使阳光高照,依然悠哉午睡。 如今山中的景象已不再如此,石铫已不在山坡上炙烤。 赵孟頫英俊潇洒,不屑做官而保持廉洁。 床头的月薪一文不剩,每天只读陆羽的《茶经》两篇。 我有一块出自古端的石头,让雕刻大师制成无脚的煮水器。 将它放在你的书桌旁,取用清澈的泉水烹煮新鲜的茶叶。 还未喝完七碗,你已然飘飘欲仙,如同飞天到玉皇大帝的香案前。 苍天高远,百姓却深陷困境,谁也不敢说江南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著名的茶具制作地。 2. 阳羡:现指江苏宜兴市,历史上以产茶著名。 3. 百草:指各种茶叶。 4. 二绝:指两种最佳的茶叶。 5. 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的一种石材,用于制作砚台等。 6. 翠铁黄金:这里指代优质的茶叶。 7. 玉川:唐朝诗人卢仝的号,他爱喝茶并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8. 日高丈五犹打眠:出自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句,描述了他在阳光下安然入睡的情景。 9. 山中旧事:指卢仝在山中隐居时的生活方式。 10. 石铫:指一种用石头制成的煮茶器具。 11. 坡炉塼:指苏轼用砖砌成的茶炉。 12. 伯机:指元朝书画家鲜于枢,字伯机。 13. 美少年:对鲜于枢的赞美。 14. 好官不做自取廉:指鲜于枢放弃做官的机会,保持清廉的生活态度。 15. 床头月俸无一钱:描述鲜于枢生活清苦的状况。 16. 手续陆羽经二篇:表示鲜于枢钻研茶文化的态度。 17. 古端:指产自古代的端石。 18. 瓜师:指制陶大师。 19. 无脚铛:指没有脚的茶壶。 20. 飞去玉皇香案前:指茶的香气飘散到很远的地方。 21. 天公高高望眼穿:形容百姓的苦难和对上天的期盼。 22. 百姓堕落深深渊:描绘民生凋敝的景象。 23. 江南天:指代江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茶具一贽鲜于伯机》是明代诗人方逢振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描绘茶叶和茶具的精致工艺,赞美了鲜于伯机的卓越才华和高洁品质。以下是该诗作的简要赏析: 首联“惠山天下第一泉,阳羡百草不敢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了惠山泉水的品质和阳羡茶的优势地位,突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底蕴。紧接着“二绝独与端石便,不受翠铁黄金煎”,进一步强调了端砚茶具的独特性和高贵气质,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茶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茶文化的独到见解。 颔联“古来风韵擅玉川,日高丈五犹打眠”,将玉川子卢仝的形象引入其中,借古喻今,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茶叶品质的赞美之情。颈联“山中旧事今不然,石铫不在坡炉塼”,则暗示了社会风俗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茶叶和茶具的热爱已大不如前。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鲜于伯机的才华、品行及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他的赞赏与敬佩。从“伯机卓荦美少年,好官不做自取廉”,到“床头月俸无一钱,手续陆羽经二篇”,充分体现了鲜于伯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理想。尾联“我有片石出古端,瓜师斵成无脚铛。为君置之书几边,自汲活水烹新烟。”,则表达了诗人向鲜于伯机敬赠茶具的心愿以及对茶道精神的共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茶具一贽鲜于伯机》是明代诗人方逢振创作的咏茶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具体年代不详。诗人在描绘茶具的同时,也通过茶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诗人的时代,茶已经成为中国文人墨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人墨客品味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诗人通过对茶具的描绘,表达了与友人共享品茗之乐的愉悦心情。 诗人方逢振生活在明朝初年,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品茶、论道,文人士大夫以品茗为雅事,以茶会友成为社会风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咏茶诗,表达了他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