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相士叶秋月

标题包含
赠相士叶秋月
麻衣道眼明如月,学士神仙带不来。 天上贵人若相问,只渭三字画炉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穿麻衣的修道者内心清澈如明月,学问渊博的神仙也带不来这种境界。如果天上的贵人来询问,只能说这是如同在炉灰上作画般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麻衣:指没有染色或图案的粗布衣服,此处喻指普通百姓。 2. 道眼:指具有洞察事物本质能力的人,这里指能看穿世事的相士。 3. 学士:指有学问的人。 4. 神仙:指超脱世俗,拥有神奇能力的人。 5. 带不来:意指无法带来好运。 6. 天上贵人:指地位高贵的人。 7. 若相问:如果被询问。 8. 三字:这里可能指“命”、“运”、“数”三个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以概括人生命运的关键词汇。 9. 画炉灰:烧掉占卜用的木炭字,表示预测已经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相士叶秋月》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展示了叶秋月的相士风采。诗句“麻衣道眼明如月,学士神仙带不来”表现出叶秋月相士的睿智与洞察力,如同明亮的月光照亮黑暗。这句将他的技艺与神仙相比,表现出其能力的超凡脱俗。而“天上贵人若相问,只渭三字画炉灰”则展现出诗人对叶秋月相士的肯定及期待,他以炉灰画出的三个字,即使天上的贵人也会为之惊叹。整首诗充满了赞美和敬仰之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方逢振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相士叶秋月精湛技艺的钦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相士叶秋月》是明代诗人方逢振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中期,即15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初。在那个时候,明朝的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尤其是诗歌领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 在这个时期,方逢振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更高的成就。这使得他转向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歌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与相士叶秋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探讨人生哲学和诗歌创作。 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与这首诗的创作密切相关。明朝中叶,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许多有才华的人才无法通过科举获得仕途的成功。这使得许多人转向了文学艺术创作,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种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逢振的人生选择,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