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蛟峰先生得孙
翁年六十九,大郎才得孙。
五行不孤亢,停当干与坤。
于焉观於穆,孝悌天已根。
贤愚一任汝,鞠育推予恩。
我观人祖心,恨不见曾元。
曾元日以远,多至昧厥源。
惟有眉山家,颍弟坡为昆。
庆图挂高堂,幼幼而尊尊。
代昌贤才出,根硕枝叶烦。
愿是我家儿,庶几大吾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翁年纪六十九岁,孙子刚出世。
阴阳和谐,顺其自然,
在那个时候见证美满,孝道和尊敬早已根深蒂固。
不管聪明或愚钝,我们都尽力照顾培育,将此视为我们的恩情。
我想看看人类祖先的心意,遗憾的是没能见到我的曾孙子。
他们逐渐疏远,几乎都忘记了自己的来源。
唯有眉山的苏家,兄弟之间相互关心,敬重。
幸福家庭的景象映在高堂上,年幼的孩子受到尊敬。
一代比一代昌盛,人才辈出,家族繁荣昌盛。
但愿他是我们家的子孙,或许能光大我们家族的门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贺蛟峰先生得孙:这首诗是方逢振写给贺蛟峰先生的祝贺诗,因为贺先生得到了他的第一个孙子。
2. 翁年六十九:这里的"翁"指的是贺蛟峰先生,他当时已经69岁了。
3. 大郎才得孙:"大郎"在这里是指贺蛟峰先生的儿子,他才刚刚有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贺先生的孙子。
4. 五行不孤亢:"五行"在古代哲学中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里用来比喻家族的繁荣昌盛。"孤亢"指的是孤独无依,这句话的意思是家族不再孤单,而是充满了生机。
5. 停当干与坤:"干"和"坤"在八卦中表示天和地,这里用来象征天地之间的和谐。"停当"表示恰到好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庭的和谐已经达到了完美的状态。
6. 于焉观於穆:"於穆"表示赞叹的语气,"于焉"表示在某种场合或者情况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赞美贺先生的家庭充满了和谐与美好的氛围。
7. 孝悌天已根:"孝悌"是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天已根"表示这种美德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贺先生的家庭中。
8. 贤愚一任汝:"贤愚"是指聪明才智和愚蠢无知的人,"一任汝"表示完全由你自己去决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你的后代是聪明还是愚钝,都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9. 鞠育推予恩:"鞠育"是指抚养和教育,"推予恩"是指把这种恩情传递给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把抚养和教育后代的责任传承下去。
10. 我观人祖心:"人祖心"是指人类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我观"表示我对这种情感的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是非常重要的。
11. 恨不见曾元:"曾元"是指曾祖父和曾孙子之间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非常遗憾不能亲眼见到我的曾祖父和曾孙子。
12. 曾元日以远:"曾元"在这里是指时间的流逝,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离我们的曾祖父和曾孙子越来越远了。
13. 多至昧厥源:"多至"表示很多的原因,"昧厥源"是指忘记了事物的起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我们家族的起源了。
14. 惟有眉山家:"眉山"是指苏东坡的故乡,这里是用来比喻苏东坡的家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苏东坡的家庭才能称得上是名门望族。
15. 颍弟坡为昆:"颍弟"是指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坡为昆"是指苏东坡。这句话的意思是,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都是文学巨匠。
16. 庆图挂高堂:"庆图"是指家庭的繁荣景象,"挂高堂"是指展示在高大的厅堂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贺先生的家庭的繁荣景象应该挂在高大的厅堂上,供人们欣赏。
17. 幼幼而尊尊:"幼幼"是指尊重年幼的人,"尊尊"是指尊重年老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人,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
18. 代昌贤才出:"代昌"是指世代繁荣,"贤才出"是指出现了很多有才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贺先生的家庭世世代代都非常繁荣,出现了很多有才华的人。
19. 根硕枝叶烦:"根硕"是指树木的根部非常粗壮,"枝叶烦"是指树木的枝叶非常茂盛。这句话的意思是,贺先生的家庭就像一棵大树,根基非常稳固,枝叶非常茂盛。
20. 愿是我家儿:"愿是"表示希望成为,"我家儿"是指我的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贺先生家庭的一员。
21. 庶几大吾门:"庶几"表示希望,"大吾门"是指光大家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为我们家庭带来更大的荣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贺蛟峰先生得孙》诗,表达了作者对方逢振老先生在69岁时喜获孙子的喜悦和祝福之情。诗人认为子孙满堂是一种福气,体现了家族繁衍的繁荣景象。同时,作者将眉山的苏轼三父子作为典范,希望这个新生儿能够成为家中的优秀人才,从而光耀门楣。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亲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蛟峰先生得孙》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方逢振之手,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约1522-1566年)。在这段时间里,方逢振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起伏。早年,他因为科举考试失利而郁郁寡欢,但在生活中,他又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学识,致力于诗歌、书法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方逢振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人墨客。
这首诗是方逢振为祝贺他的好友“蛟峰先生”得孙所创作的。当时,明朝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和子孙繁衍,对于得孙这样的喜事尤为重视。在此背景下,方逢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蛟峰先生”的诚挚祝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庭幸福、子孙繁衍的美好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