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尹氏观
当门悬泉一线白,绕屋稻田千亩青。
未论茯苓能解垢,且教月色满空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悬挂着一泉清澈的溪水,周围环绕着上千亩绿油油的稻田。我们不必谈论茯苓能否消除尘埃,就让这如水的月色洒满整个庭院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全州:历史上的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2. 尹氏观:古代道观名称,尹氏为该道观的主持者姓氏。
3. 当门:门口,门前。
4. 悬泉:悬挂的泉水,形容水流从高处落下。
5. 一线白:形容泉水落下的水柱颜色。
6. 绕屋:围绕房屋的周边。
7. 稻田:种植稻子的田地。
8. 千亩青:形容千亩稻田一片绿色景象。
9. 未论:不说,不提。
10.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湿、健脾等功效。
11. 解垢:化解污垢,这里指消除烦恼。
12. 且教:暂且让。
13. 月色:月亮的光辉。
14. 空庭:空旷的庭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当门悬泉一线白”,以“一线白”来形容泉水,形象地展示了清泉从高处流下,形成一条白色水线的景象,充满动态之美。次句“绕屋稻田千亩青”,则通过“千亩青”来渲染稻田的生机盎然,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三句“未论茯苓能解垢”,提到了茯苓这种药材,暗示了诗人关注养生之道。但在这里,诗人并未详细阐述茯苓的作用,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大自然的美景。最后一句“且教月色满空庭”,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更注重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全州尹氏观》是南宋诗人折彦质在尹氏观所作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这一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内外局势紧张,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政治腐败。诗人此时已在官场浮沉多年,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不断加深。
折彦质出生于西夏时期的一个官僚家庭,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任西夏国相。他本人历任宋朝的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后因受到秦桧排挤而失势,远离朝廷。他在全州尹氏观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前半生宦海浮沉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荒台野水空祠庙”既是对尹氏观的描绘,也象征了南宋末年的破败景象和诗人心中的悲凉情绪。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