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道人遗筚篥七绝 其三
长安城里紫葡萄,关塞遗声透月高。一十八星清窍冷,无人唤起薛阳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繁华的长安城,紫色的葡萄熟了;而关塞的歌声透过月色传递出浓烈的情感。有18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这冷清的夜晚,但没有人能唤醒沉睡的薛阳陶。
去完善
释义
长安: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此处借指中原地带。
关塞:边疆的城防要塞,这里可理解为边关之地。
一十八星:古代把天上星象划分为28宿,一十八星指的是其中的“星辰”部位,此处以星星代指音乐的高昂音韵。
清窍:此词为音乐术语,指乐器的发音部位,这里用来形容筚篥(一种古代的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薛阳陶:古代制陶大师,这里指代能吹奏出美妙音乐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笛子演奏的美妙音色与意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对生活的感悟。
“长安城里紫葡萄”一句,借紫色葡萄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笛子的音色和形状;“关塞遗声透月高”则传达了笛声悠扬、穿透力强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乐曲中蕴含的历史底蕴和家国情怀。
“一十八星清窍冷”巧妙地以笛子的18个孔洞暗喻世间繁杂的事务,表达了人们对纯净音乐的向往;而“无人唤起薛阳陶”则意味着在这繁华喧嚣的世界里,能够真正理解并欣赏这美妙笛声的人少之又少,透露出一丝孤寂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铁笛道人遗筚篥七绝 其三》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当时国家刚刚建立,社会政治较为稳定,人民生活逐渐恢复。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宪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他早年在战乱中度过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才在新王朝的建立后安定下来。经历过战乱和生活的艰辛,使他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此外,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张宪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在诗文中描述和赞美音乐的魅力。
在明朝初年,虽然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繁荣仍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生百态和历史变迁。因此,张宪在这首诗歌中以乐器的形象象征了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