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寂甚成此
深院无人来,日长疏应接。窗外冷斜阳,萧萧闻落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寂静的院落里没有其他人来,日子漫长而疏于应酬。窗户外面的阳光逐渐变冷,伴随着树叶落下的沙沙声。
去完善
释义
《秋晚寂甚成此》罗泰
深院:这里指幽深的院子。
无人来:没有人来拜访。
日长:白天的时光漫长。
疏:稀疏,稀少。
应接:接待应酬。
窗外:窗户的外面。
冷斜阳:寒冷的夕阳。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等。
闻:听到。
落叶:凋落的树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天傍晚在寂静的院子中独处的情景。“深院无人来,日长疏应接”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幽深的庭院中独处,日子漫长而寂寞,没有人和他交往。这种孤独感在“窗下冷斜阳,萧萧闻落叶”两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诗人通过窗子看到了寒冷的夕阳,同时听到了秋风扫过树叶的声音,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整首诗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秋晚寂甚成此》是明朝诗人罗泰所作。在公元1450年至1460年间,罗泰生活于江苏一带,曾在地方做过小官吏。这个时期是中国明朝中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但在民间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纷争。罗泰在此背景下,深刻体验到民生疾苦,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
诗人在秋日晚景中感受到寂静,这份寂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这一时期,明朝的政治腐败、官员贪腐等现象严重,导致民不聊生。罗泰作为一个文人,无法直接改变这种状况,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深关怀。在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是那个时代广大民众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