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雁

标题包含
白雁
忆别苏郎塞外城,秋来何事复南征。远疑孤鹤横空迥,近讶闲鸥泛渚轻。雪满上林朝送影,月寒湘浦夜闻声。悬知霄汉翱翔日,白雀那能独擅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起离别时的情景,我和苏轼站在城外的别离之地,秋天到来,为何又要再次离开南方呢?望着远方,仿佛是一只孤独的仙鹤在天空中徘徊;靠近一些看,又像是悠闲的鸥鸟在沙滩上轻轻滑行。大雪覆盖了整个园林,阳光洒在上面,映照出它们的身影;月光照在湘江的水面上,夜晚还能听到它的声音。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像白雀一样翱翔在云霄之中,又怎么会只留恋于眼前的这些呢?
去完善
释义
1. 苏郎:指苏东坡,此处借指作者的朋友。 2. 塞外城:边塞城市,这里指北方的城市。 3. 南征:向南远行。 4. 孤鹤:孤单的仙鹤,这里比喻飞行的白雁。 5. 横空迥:横越天空的距离。 6. 闲鸥:悠闲的海鸥,这里比喻在水边嬉戏的白雁。 7. 泛渚轻:在湖中小岛上轻松地游动。 8. 上林: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这里用来形容京城的美景。 9. 湘浦:湘江边的浅滩,这里用来形容南方的水乡景色。 10. 白雀:白色的鸟雀,这里借指白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罗泰的一首描绘白雁的作品。首联“忆别苏郎塞外城,秋来何事复南征”中,作者以白雁在秋季迁徙的场景开篇,表现出它们坚韧的生存意志。颔联“远疑孤鹤横空迥,近讶闲鸥泛渚轻”则描绘了白雁飞行时的英姿和轻盈的身姿,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颈联“雪满上林朝送影,月寒湘浦夜闻声”则通过描绘白雁在不同环境和气候中的表现,展示了它们的适应性。尾联“悬知霄汉翱翔日,白雀那能独擅名”则表达了作者对白雁的赞美和对它们坚强生命力的歌颂。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雁这一题材的独特见解和深深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雁》这首诗出自清朝诗人罗泰之手,创作于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在这段时间里,罗泰生活在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他的人生际遇与康熙皇帝密切相关,康熙在位期间国家局势逐渐稳定,但是在选拔人才、治理国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对罗泰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影响。 在《白雁》这首诗中,罗泰以白雁为象征,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白雁是北方的一种候鸟,每年的秋季会飞往南方过冬,它们按照一定的秩序飞行,从不失群,象征着忠诚和团结的精神。诗中将这种精神与封建社会中的忠诚之士相比较,表达了对忠诚之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