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雪中
新年雨雪少晴时,屡失寻梅看柳期。
乡信忆随回雁早,江春寒带故阴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年期间,由于雨雪天气较少晴朗的日子,多次失去了寻找梅花和观赏柳树的机会。想起家乡来信的内容,仿佛伴随着南归的大雁而来,提前告知了我家乡的春天。然而,江水寒冷,带着故地阴沉的气息,让人觉得春天的脚步有些迟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杨凌: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凌之。
2. 新年:农历正月初一。
3. 雨雪:指下雪的天气。
4. 少晴时:晴朗的日子很少。
5. 屡失:多次失去。
6. 寻梅:欣赏梅花。这里指的是赏梅的时节。
7. 看柳期:观赏柳树发芽的时期。
8. 乡信:来自故乡的信。
9. 忆随:随着回忆。
10. 回雁:南飞的大雁。
11. 江春:长江沿岸的春天。
12. 寒带:寒冷的天气带来的感觉。
13. 故阴:旧的阴暗处。
14. 迟:迟缓。
去完善
赏析
《早春雪中》是唐代诗人杨凌的一首描绘早春雪景的佳作。诗中通过对新年期间雨雪、晴时、寻梅、看柳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乡信、回雁、江春、故阴等人事活动的穿插,生动地展现了早春时节的江南水乡风情。
首联“新年雨雪少晴时,屡失寻梅看柳期”,诗人以新年的雨雪和晴朗天气为引子,描述了在春节期间,由于天气的变化无常,多次错过了观赏梅花和柳树的机会。这里的“寻梅”和“看柳”既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春天的期盼。
颔联“乡信忆随回雁早,江春寒带故阴迟”,诗人用“乡信”和“回雁”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春天的盼望。同时,通过“寒”和“阴”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江畔,寒气仍然未消,阳光也显得微弱。这里的“迟”字,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新年期间雨雪、晴时、寻梅、看柳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乡信、回雁、江春、故阴等人事活动的穿插,成功地塑造了一幅早春江南水乡的风情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春雪中》是唐朝诗人杨凌的一首描绘早春雪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杨凌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故被贬职,后来又被任命为京官。他在官场上的起伏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也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
在《早春雪中》这首诗中,杨凌通过对早春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通过对春天初到的喜悦和对雪花的赞美,传达了自然界美好景象对人们心灵的慰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