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雪夜酬友人
穷腊催年急,阳春怯和歌。残灯闪壁尽,夜雪透窗多。
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尾声匆匆逼近新年,春天的气息却还带着一丝丝畏惧,迟迟不愿跟和煦的歌声相融。
灯光微弱,仿佛已经耗尽所有力气,墙壁上留下的只有残影。夜深人静之时,漫天飞舞的大雪透过窗户映入室内,弥漫成一片寂静的白。
踏上归途的路途,沿途的山川无比险峻,游人在梦中穿越而过。可是这里并非安宁的龙洲,每到岁末年初时,就会掀起惊涛骇浪。
去完善
释义
《钟陵雪夜酬友人》杨凌:
1. 穷腊:指农历十二月底,即年终之际。
2. 催年急:指岁月匆匆,临近年底。
3. 阳春:春天的美好时光。
4. 怯和歌:害怕听到和歌唱春天的歌曲。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冬季仍心系远方友人的心情。
5. 残灯闪壁尽:残灯,即将熄灭的灯火;闪壁,光线映照在墙壁上。这句话描述了室内昏暗的景象。
6. 夜雪透窗多:夜雪,夜间飘落的雪花;透窗,透过窗户。这句诗表达了雪夜景象。
7. 归路山川险:归路,回家的路;山川险,形容沿途的自然环境险恶。
8. 游人梦寐过:游人在梦中度过时间。这里用来形容作者思念友人之情。
9. 龙洲不可泊:龙洲,传说中长江中的一条龙;不可泊,无法停泊船只。这里是用龙洲作为隐喻,表示诗人内心孤独的情感。
10. 岁晚足惊波:岁晚,年底;足惊波,形容波涛汹涌。这句话意味着年末时节,内心的波澜不断。
去完善
赏析
《钟陵雪夜酬友人》是杨凌在钟陵(今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雪夜写给友人的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全诗描绘了寒冬腊月、冰雪交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穷腊催年急,阳春怯和歌”,点明时令为冬季,年关将至,气温寒冷,此时恰逢春天即将来临,但诗人却不敢与友人和唱。这一句表现出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春天的期待。
颔联“残灯闪壁尽,夜雪透窗多”,描述了诗人在雪夜中的所见所感。残灯映照墙壁,闪烁不定,夜晚的雪花透过窗户飘洒进来,给人一种孤独寒冷的感觉。这一联以景衬情,突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思念友人的心情。
颈联“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讲述了诗人离家在外,道路崎岖险阻,只有通过梦境才能回到故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路途艰辛的感慨。
尾联“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用龙洲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波折的无奈。尽管年关将近,但生活中的风浪仍然让人感到惊心。这一句收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综上所述,《钟陵雪夜酬友人》通过对雪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钟陵雪夜酬友人》,是由唐代诗人杨凌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这个时期大唐正处安史之乱的中期,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诗人杨凌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际遇十分复杂。他是北方人,此时正在钟陵(今江西进贤县西北)一带生活。这是一个寒冷的雪夜,他与朋友相聚并互相倾诉生活的艰难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漫天的风雪之下,他们怀念着远方的家园,同时也感怀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幸。
当时的大背景是,大唐正处在国力衰弱的阶段,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国家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诗人虽然身处江南之地,但仍无法逃避战乱的影响。而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子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这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恐怖和痛苦。在此背景下,他与友人们共同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心中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