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梅里旅夕

标题包含
梅里旅夕
沧洲东望路,旅櫂怆羁游。 枫浦蝉随岸,沙汀鸥转流。 露天星上月,水国夜生秋。 谁忍持相忆,南归一叶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东望去那沧海之路,旅行的小船承载着伤感的羁旅。枫叶覆盖的岸边,蝉鸣相随;沙渚上,鸥鸟在流转翻飞。露天而见的是星星与月亮,水面之上的国度,夜晚渐渐生出秋天之感。又有谁能忍受这样的景象,让人难以忘怀呢?这种情境让我怀念故乡的那叶小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沧洲:水边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处的位置。 2. 路:道路。这里指通往东方的道路。 3. 旅櫂:停泊的船只。这里代指作者自己。 4. 怆:悲伤。这里表示作者的心情。 5. 羁游:离家在外游历。这里描述作者的状态。 6. 枫浦:种有枫树的水滨。 7. 蝉:一种昆虫,这里形容枫叶掉落的样子。 8. 随岸:随着水边流动。 9. 沙汀:沙滩上的小块平地。 10. 鸥:海鸟的一种,这里代表海上飞鸟。 11. 转流:顺着水流移动。 12. 露天:露天的环境。 13. 星上月:星星和月亮同时出现。 14. 水国:水上国度,这里指江南水乡。 15. 夜生秋:夜晚带来秋天的感觉。 16. 谁忍:谁能忍受。 17. 持相忆:保持互相思念。 18. 南归:向南回归故乡。 19. 一叶舟:一艘小船。
去完善
赏析
《梅里旅夕》这首诗歌以旅人的视角描绘了水乡的美景和客居的哀愁。诗人采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诗歌的开篇,“沧洲东望路,旅櫂怆羁游”,描述了诗人向东望去,满眼都是迷茫的路途,漂泊的小船承载着诗人的哀伤与孤独。接下来的诗句,“枫浦蝉随岸,沙汀鸥转流”,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愁的氛围。诗人用枫叶、蝉鸣、沙鸥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离别与思乡之情的水乡景象。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露天星上月,水国夜生秋”,诗人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谁忍持相忆,南归一叶舟”,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渴望踏上归程的迫切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里旅夕》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杨凌之手。此诗创作于公元859年,即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时的社会氛围较为压抑,政治斗争激烈,而诗人身处其中,对世事无常、人生百态有深切的感触。 在这一年间,由于诗人的好友杜牧病逝,加上个人生活的困苦,使得诗人内心充满了忧郁和悲痛。这从他另一首名为《曲江春望》的诗中可以看出:“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他借诗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此外,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局面日趋严重,中央政权日益衰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以此来描绘国家的分裂局面,表达了他对统一的期望。 总的来说,《梅里旅夕》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悟,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