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看花
花落千廻舞,莺声百啭歌。
还同异方乐,不奈客愁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如千万次的舞蹈飘落,黄莺鸟的声音犹如百种歌曲在歌唱。如同来自远方的美妙音乐,却不能缓解游子的离愁别绪。
去完善
释义
1. 剡溪:水名,即曹娥江上游一段,位于今中国浙江省东部。这里代指作者的家乡。
2. 异方:他乡,指作者所在的非故乡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剡溪边观赏花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花落千迴舞”来形容花朵飘落时的美丽景象,同时以“莺声百啭歌”来表现黄莺鸣唱的动听声音,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然而,诗人又提到“还同异方乐”,表达了他虽然欣赏着这美景,却仍然无法忘记故乡的音乐,这表明诗人心中始终怀有一份乡愁。最后,诗人以“不奈客愁多”结尾,强调了自己在异地他乡所承受的巨大忧愁和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剡溪看花》是明代诗人杨凌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初期,大约在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凌正值中年,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种种原因受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江南各地,观赏了各种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将这些美好的体验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明朝初期,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的阶段。经过元朝末年的战乱,人民渴望和平,国家需要稳定。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重视,各地的经济也逐渐繁荣起来。此外,明朝初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杨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剡溪边美丽的花儿,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凌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才华,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明朝初年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