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往睦州
水阔尽南天,孤舟去渺然。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阔的江水蔓延到南方的天际,孤独的船儿渐行渐远。秋天的道路上,过客们惊讶地发现,傍晚时分,几声蝉鸣响彻天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阔:指水面宽阔。
2. 尽南天:指远到天的南边。
3. 孤舟:孤独的船。
4. 渺然:模糊不清的样子。
5. 惊秋:因秋天临近而感到惊讶。
6. 路傍客:路边的旅客。
7. 日暮: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即傍晚。
8. 数声蝉:几声蝉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送客往睦州”为题,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心情。诗中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以及人物的心境。首句“水阔尽南天”通过描写江水辽阔的景致来传达出友人将要去往远方的意象,并以此引出下文。次句“孤舟去渺然”则进一步强调友人离去的孤独与遥远。接下来的“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则是作者对于季节变换及时间流逝的敏感把握,以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出友人与自己的离别之情。在整首诗中,诗人将离别的哀愁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往睦州》是唐代诗人杨凌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贞观年间(627-649年)。
在贞观年间,唐朝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然而,作为一名文人墨客,杨凌的生活并未一帆风顺。他曾多次科举不第,怀才不遇。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友人来往甚密,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当时,睦州地区位于江南,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但与此同时,这里也是封建王朝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凌以诗相赠,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唐朝初期文人儒士的生活风貌和理想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