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风
白浪暗江中,南泠路不通。高樯帆自满,出浦莫呼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波涛在江中涌动,黑暗中无法通往南泠的路。高高的船桅上帆已经满涨,离开港口时不要呼唤风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泠:古代长江渡口,位于今湖北荆州地区。这里指代作者所在的地方。
2. 高樯:高耸的船桅。这里形容船只高大。
3. 帆自满:指船帆饱满,即风力充足的意思。
4. 出浦:驶离码头。这里指起航出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风浪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首句“白浪暗江中”通过描写江面上翻滚的白浪,展现了江中风浪的浩渺与气势磅礴。次句“南泠路不通”则揭示了当前环境的恶劣,道路受阻,通行困难。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并没有气馁,而是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在第三、四句“高樯帆自满,出浦莫呼风”中,诗人以高昂的船帆形容自己的信心满满,勇往直前,即使面临险境,也毫不畏惧,体现出一种刚毅和无畏的品质。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依托,通过对风浪的刻画,传颂了一种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中风》是唐代诗人杨凌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9年,即唐玄宗天宝年间至唐肃宗至德年间。这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家国破碎。
杨凌(约733-约806),字凌虚,唐朝京兆人。他是杜甫的好友,工于诗赋,一生游历四方,尝尽人生冷暖。在这个时期,他因战乱而离散亲人,饱尝战乱之苦,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体会。
在诗中,杨凌以江水喻时局动荡,以风喻百姓疾苦,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此外,他还描绘了江水中的芦苇、沙鸥等景物,展现了江边的自然景色,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江中风》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作者杨凌通过描述江中风景,表达了对战争和民生的关切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