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西湖十洲 月岛

标题包含
咏西湖十洲 月岛
众乐亭前月满洲,雨余风静正中秋。 桂华冷射千寻碧,十顷湖光烂不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众乐亭前的月光洒满整个湖面,正值中秋时节,风雨过后一派宁静。月亮的清辉投射在湖面上,显得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咏西湖十洲:指杭州西湖十处景点,包括武陵源、蓬莱山、梅山、越王山等。 2. 月洲:这里指的是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因为岛的形状像一轮明月而得名。 3. 刘珵:南宋文学家,字景纯,号南湖居士。他写过很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文。 4. 众乐亭: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亭子。 5. 雨余风静:形容雨后空气清新,微风拂面的宁静景色。 6. 中秋:指中秋节,这一天月亮特别明亮,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期。 7. 桂华:指桂花,这里代指月亮。古人常用“桂华”来赞美月亮的明亮。 8. 千寻碧:形容湖水清澈透明,好像有千寻之深的碧绿。 9. 十顷:形容湖面广阔,大约有十顷左右。 10. 湖光烂不收:形容湖水波光粼粼,灿烂夺目,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其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十洲中的月岛美景。诗中“众乐亭前月满洲”一句,点明了地点和情境——在众乐亭前的月岛上,满月如盘,照满大地,给人以静谧而愉悦的感受。“雨余风静正中秋”则是对月亮和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雨后初晴,微风轻拂,这正是中秋时节的良辰美景。紧接着的“桂华冷射千寻碧”,以月光映衬下湖面的水光粼粼,彰显出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最后,“十顷湖光烂不收”再次强调湖水波光粼粼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幅美丽、宁静且富有诗意的西湖月岛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湖十洲·月岛》是南宋诗人刘珵创作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9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西湖作为当时的风景名胜,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观赏并留下诗篇。 刘珵在此时恰好在杭州任官职,因此有机会领略西湖的风光之美,并将所见所感融入到诗歌之中。他采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西湖十洲的美景,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文人风雅和家国情怀。 在刘珵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忧内患视而不见,百姓疾苦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然而,文人墨客们依然保持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寄情山水,歌颂美好。刘珵此诗正是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