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湖十洲 柳汀
江渡隋堤千万缕,年年折尽最长条。
谁知烟雨汀洲晚,闲舞东风拂画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横渡过河岸,堤旁的柳树枝繁叶茂。每年春天都折断最长的枝条。谁能想到在烟雾和雨水笼罩的小洲上,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轻轻地抚摸着画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珵: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2. 咏西湖十洲:西湖十洲是指环绕西湖的十个景点,包括柳洲、梧洲、花洲、竹洲、莲洲、茶洲、菊洲、桂洲、兰洲和菱洲。这首诗是描绘柳洲的风光。
3. 柳汀:柳洲的一处景点,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4. 江渡隋堤:指西湖边的渡口和堤坝。隋堤,这里指的是隋炀帝所建的运河堤坝。
5. 烟雨汀洲:形容柳洲烟雨蒙蒙的景象。
6. 闲舞东风:描述春风吹拂柳枝的画面。
去完善
赏析
《咏西湖十洲·柳汀》以“江渡隋堤”和“烟雨汀洲”作为诗歌的两个主要场景,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柳汀的深情与感慨。首句“江渡隋堤千万缕”,描绘了江边隋堤上垂柳如丝的景象,展现出繁茂、美丽而又蓬勃的生命力。次句“年年折尽最长条”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叹那最美的长条终究要被折断,寓意着人生无常,时光荏苒。
然而,诗人在第三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谁知烟雨汀洲晚”。这个“谁知”引人深思,或许是对自然景象的意外发现,或许是人生体悟的无尽感慨。在烟雨中,柳枝曼妙舞动,仿佛在悄悄地起舞,给人带来一份宁静与和谐,这便是“闲舞东风拂画桥”。看似随意的舞蹈,实际上充满了生命力的涌动。全诗通过对柳汀细致入微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湖十洲 柳汀》是宋代诗人刘珵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们对它的热爱。刘珵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主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为主。
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这是南宋时期,当时的杭州(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经济发展繁荣,文化繁荣昌盛。西湖被誉为“人间天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文人墨客。
刘珵本人曾在朝廷任职,但他并不热衷于政治斗争,而是更加关注民间的生活和文化发展。他常常在闲暇之余游览西湖,欣赏那里的美景,并与友人一同品茶赋诗,抒发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