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西湖十洲 芳草洲

标题包含
咏西湖十洲 芳草洲
春水池塘空苒苒,长安古道倍依依。 争如绿向芳洲遍,不怨王孙去未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水池和池塘里空空如也,令人惋惜;长安的古道变得更加难舍难分。 即使绿色蔓延至芬芳的花坛,也无法责怪王子(即贵人)还未归来。
去完善
释义
《咏西湖十洲·芳草洲》:这是一首描述西湖美景的诗词。以下是词句注释: 1. 春水池塘空苒苒:这里的“春水池塘”指的是西湖的水景;“空苒苒”意为无人的空旷景象。 2. 长安古道倍依依: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用长安代指繁华的都城;“古道”指历史的遗迹;“倍依依”表示对历史遗存的思念之情。 3. 争如绿向芳洲遍:这里的“争如”表示比较的意思;“绿向芳洲”意味着花草树木生长繁茂的草地;“遍”字表明整个草地的范围广阔。 4. 不怨王孙去未归:这里的“王孙”是一个诗意的象征性表达,通常指离家远行的人;“去未归”意思是外出尚未归来。整句诗句的意思是芳草洲的美景并不会抱怨离家的游子还未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的“芳草洲”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溪水、池塘和绿草的描绘,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诗中的“争如绿向芳洲遍,不怨王孙去未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生机盎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者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湖十洲 芳草洲》是南宋诗人刘珵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1162年),此时正是南宋初年,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刘珵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文人。然而,他在少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这让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权不稳,民众生活困苦。尽管如此,刘珵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诗歌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这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风骨和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