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湖十洲 雪汀
六出花轻巧剪裁,瑶林玉砌映南台。
冰澌四面寒光合,疑有飞仙月下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出花瓣轻盈优雅地绽放,瑶池和白玉般的台阶倒映在南边的平台。
四周的光线带着冰冷的气息,仿佛有一位仙子从月亮上降临下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六出:指雪花六角,古人认为雪是天地间的精灵,飘飘洒洒的飞花如漫天舞蹈。
2. 花轻巧剪裁:指雪片轻盈,如同被精心剪裁过的花朵。
3. 瑶林:美玉般的树林。
4. 玉砌:玉石堆砌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雪景中美丽的建筑。
5. 南台:南方的高台,这里借指美好的景色所在之地。
6. 冰澌:冰块融化时发出的声音。
7. 寒光:寒冷的光线,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月光。
8. 飞仙:飞翔在天空的神仙,此处指代飘渺梦幻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中的西湖十洲的美景,诗中用“六出花轻巧剪裁”形容雪花轻盈飘落的姿态,通过“瑶林玉砌映南台”传达出白雪覆盖下的湖面如同瑶林玉砌般的美丽景象。在诗人的眼中,这美丽的画面似乎吸引了飞仙降临人间,他想象着“冰澌四面寒光合,疑有飞仙月下来”的景象,以此表达对这片美景的赞叹与喜爱。整首诗构思独特,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湖十洲·雪汀》是宋代诗人刘珵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这个时期,西湖周边的景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赋诗。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珵正值壮年,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杭州及西湖一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了解。他在这首诗歌中通过对西湖十洲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
宋哲宗元祐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杭州地区,由于西湖的美景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理想之地。刘珵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