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湖十洲 花屿
浅深艳冶一枝枝,带露临风不自持。
水上红云真缥渺,多才却忆退之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朵朵艳丽的花朵,无论是深浅、繁简,都在阳光下分外妖娆。它们在晨露中摇摆,随风舞动,好像无法自持。那水面上的红色云朵是如此的飘渺,让人想起那些才子佳人,还有韩愈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湖十洲:指杭州西湖附近的十处景观,分别是:环碧、孤山、片石、闻涛、冷泉、翠麓、花屿、水湾、烟岚、跨虹桥。
2. 刘珵:明朝文学家,生卒年不详。
3. 浅深艳冶:指花朵颜色深浅不一,艳丽多姿。
4. 一枝枝:一朵朵。
5. 带露临风:带着露水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
6. 不自持:无法自控,这里形容花儿美丽动人。
7. 红云:比喻水面上漂浮的花朵。
8. 缥渺:轻盈、飘渺的感觉。
9. 退之诗:唐代诗人韩愈的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十洲花屿的美景。首句“浅深艳冶一枝枝”描述了花朵的绚烂色彩和形态,强调了花卉的美丽与生命力。第二句“带露临风不自持”则表现了花儿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它们顽强的生命力量。第三句“水上红云真缥渺”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湖面上升起的红色云朵,营造出一种飘渺梦幻的氛围。最后一句“多才却忆退之诗”则是诗人对韩愈诗句的怀念,以此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整首诗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西湖十洲花屿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湖十洲·花屿》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在这个时间段,西湖十洲是当时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游览胜地,也是杭州城市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
这个时期的作者刘珵,作为南宋的一位士人,曾在官场任职,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退隐山林。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因此,当他来到西湖十洲游览时,被这里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西湖十洲美景的诗篇。
在刘珵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但杭州城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宁、富庶的城市。西湖十洲则是杭州城的一个缩影,象征着当时的文人墨客对美好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而刘珵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