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西湖十洲 芙蓉洲

标题包含
咏西湖十洲 芙蓉洲
翠幄临流结绛囊,多情长伴菊花芳。 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帷幕倚靠溪流编织成红色香囊,多情的菊花开出阵阵芬芳。谁能怜惜在萧瑟秋天后的落寞,唯有那温柔的身姿独立于风霜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洲:指北宋时期杭州市西湖中的十个景点,包括小瀛洲、瞿塘峡、彭蠡湾、洞庭湖、青田湖、鄱阳湖、江湖、凤舞、蝴蝶泉、雁回山等。 2. 芙蓉洲:十洲之一,位于今杭州市西湖区东北部,因多生野芙蓉而得名。 3. 翠幄:绿色的帷幕或树荫,此处代指繁茂的树木。 4. 临流:靠近水流的地方,这里指湖边。 5. 结绛囊:用红色丝线编织成香囊。 6. 菊花芳:指菊花的香气。 7. 冷落清秋:形容秋天冷清的景象。 8. 柔姿:柔和的姿态,这里指芙蓉花。 9. 独拒霜:独自抵抗风霜的侵袭,形容芙蓉花在寒冷季节仍然盛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咏西湖十洲·芙蓉洲”为题,生动地描绘了秋日里湖畔的景色。首句“翠幄临流结绛囊”中,翠幄和绛囊分别指代荷叶和水面的倒影,点明了诗的背景;第二句“多情长伴菊花芳”中的“多情”和“菊花芳”则形容荷花与菊花的紧密相伴,体现二者的深厚友谊;第三句“谁怜冷落清秋后”看似询问,实则表达了诗人自身对植物们境遇的关注;最后一句“能把柔姿独拒霜”则凸显了荷花在寒冷的季节仍能保持优美的姿态,形象地传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全诗整体描绘细腻,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彰显出自然美和人格美的和谐统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西湖十洲·芙蓉洲》是南宋诗人刘珵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左右,正是南宋时期的初期。在那个时候,杭州(即今天的浙江杭州)成为了南宋的都城,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刘珵在当时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士人,他曾担任过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民间疾苦和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在动荡的时局下,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实现,因此他选择了退居江湖,游历名山大川,以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在刘珵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一个政治腐朽、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虽然皇帝奢侈无度,官僚腐败成风,但民间文化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尤其是杭州地区,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成为江南的文化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珵的诗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