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论功绩的分配,总有匮乏和丰盈之时。只期待一夜月色皎洁如洗,让四海八荒再无杂陈尘埃。
忽然间感觉清风拂面,严寒如同雪花倾倒。在这样的时刻相遇,让人心生仰慕;这样的月光,让人欣赏不已,更增添了许多挂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自古以来月圆月缺的周期就已经确定,月亮时满时缺,自有规律。
2.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在一个月亮最明亮的夜晚,整个四海都能看到清晰的月光。
3.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夜深人静之时,能感觉到微风轻轻吹拂;而那寒冷程度就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雪一样。
4.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如此美好的景象并不是经常遇到,所以在欣赏的时候更加让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赏析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一首描绘中秋月的古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中秋月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他对孤独、宁静和美好的向往之情。全诗结构紧凑,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中秋咏月诗的上乘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朱庆馀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可谓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直到天宝末年才得以进士及第。这使他深感科举制度的严苛和竞争的激烈。此外,他还受到朝廷权臣的排挤,仕途并不顺利。
在时代背景方面,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沉溺于奢侈享乐,疏于朝政,导致了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与此同时,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边疆战事频繁。这些都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