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至寂禅师

标题包含
赠至寂禅师
处世唯据衲,禅门几岁寒。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字可久,一作庆余,号天台白云子。他是唐代诗人,原籍浙江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市),生活在唐宪宗、穆宗时期(约公元806年至824年)。 朱庆馀的一生主要集中在创作诗歌和游历名山大川...查看更多
az63889
去完善

译文
生活只披着僧袍,禅宗已经历了数年寒冷。佛法本体是空无一物无法染指,本性的领悟无须多瞧。终日门户紧闭,与友人相会后任野草自然枯残。偶尔寻找同道之伴,以飞锡杖穿过山峰。
az63889
去完善
释义
1. 处世:指在世间生活。 2. 披衲:指身穿僧袍,此处用来形容禅师的生活方式。 3. 禅门:佛教禅宗的教义,此处以“禅门”代指禅师。 4. 岁寒:比喻时间漫长。 5. 法空: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没有实体。 6. 无所染:不受世俗欲望的影响。 7. 性悟:通过内心感悟理解佛法的真谛。 8. 不多看:不追求外物,保持内心的清净。 9. 竟日:整日,整天。 10. 门长掩:形容禅师的门庭冷清。 11. 相逢草自残:指与友人相见时的感慨。 12. 有时:有时候。 13. 寻道侣: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14. 飞锡度峰峦:指禅师云游四方,传播佛法。
az63889
去完善
赏析
《赠至寂禅师》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诗中描述了禅师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他对禅门的敬仰之情。首联以“披衲”描绘禅师简朴的生活,颔联通过“法空”“性悟”传达了禅宗的般若智慧。颈联描述了禅师虚怀若谷的形象,尾联则借“飞锡度峰峦”表达了对禅师云游四方的敬意。整首诗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见解。
az63889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至寂禅师》朱庆馀是唐朝诗人朱庆馀的一首作品。朱庆馀,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进士及第。由于他在士林中的才名和德行,受到唐代后期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张籍的赞誉和提携,他的诗歌也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来。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晚期,这个时期正值佛教文化的兴盛,禅宗尤其备受推崇。 这段时期的作者朱庆馀,才华横溢,虽在官场上并未取得显赫地位,却以文才著称,颇受张籍等文人墨客的重视。身处这个时代的他,受到了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佛学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赠至寂禅师》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对平淡、超脱之境界的追求。
az63889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