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涛

标题包含
观涛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出海鱼龙气, 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字可久,一作庆余,号天台白云子。他是唐代诗人,原籍浙江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市),生活在唐宪宗、穆宗时期(约公元806年至824年)。 朱庆馀的一生主要集中在创作诗歌和游历名山大川...查看更多
郭姐哒
去完善

译文
随着落叶纷飞和霜降大地,整个世界的气氛都变得清澈宁静。宽阔的江河上,远远望去可见那涌动着的潮水。新鲜的清风吹过海面,带着生机勃勃的鱼龙之气;晴日的阳光照耀在雪山之巅,仿佛响起了雷鼓之声。云朵遮住了太阳,阳光逐渐变得暗淡,河水慢慢上涨,远处的船只都已经顺利通过,但波涛依然起伏不定。在这清晨的高楼之上,远眺四周,心中的情感如同无尽的海洋。而周围环绕着的红叶、黄叶正把这座郡城装点得美丽动人。
郭姐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木落:指树木凋零,即秋天景象。 2. 霜飞:指霜降时节。 3. 天地清:形容秋天的天空和地面都显得清新明朗。 4. 空江:指无人的江面。 5. 百里:形容距离之远。 6. 潮生:指海水涨潮。 7. 鲜飙:新鲜的飙风,此处借指清新的海风。 8. 鱼龙气:比喻大海中的水生物的气息。 9. 晴雪:晴天时的积雪。 10. 喷山雷鼓声:形容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如同雷鼓之声。 11. 云日半阴:形容阴天时太阳露出一半。 12. 川渐满:形容江水逐渐上涨。 13. 客帆:游客的船只。 14. 高楼晓望:在高楼上清晨观望。 15. 无穷意:形容观看海景的兴致无穷无尽。 16. 丹叶黄花:红叶和黄花的景象,此处指深秋景色。 17. 绕郡城:围绕在整个城市周边。
郭姐哒
去完善
赏析
《观涛》朱庆馀 这首《观涛》描绘了作者在秋高气爽的季节观看到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海潮,以及天地间宏大的景观。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首句便以落叶纷飞、霜降大地为背景,展现出一片清澈明净的天地。紧接着描绘出浩渺的江河之中,百里之内的海潮不断涌动的画面。 “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诗人用“鲜飙”(新鲜的风)来象征海潮的到来,并以此表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同时,他还将海潮的声音比喻为“晴雪喷山雷鼓声”,形象地展现了潮水涌动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描述了当阳光逐渐变暗,河川渐渐被潮水填满的时候,过往的船只都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穿行。这一景象既展示了海潮的壮观,也暗示了人生旅程中的种种挑战与拼搏。 最后两句“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诗人站在高楼上,看着无尽的海洋,心中充满了感慨。而周围的景物——红红的枫叶和黄黄的菊花环绕着整个郡城,仿佛也在为他此刻的心境做注脚。
郭姐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涛》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在这个时期,朱庆馀经历了科举考试落榜的挫折,但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在贞元年间,唐朝国势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上的动荡不安使得民众生活困苦,诗人也在时代的洪流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然而,这种困境也激发了诗人的斗志和创作的灵感,他们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心中的感慨,揭露社会的黑暗面。 朱庆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观涛》一诗。通过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思考与探索。
郭姐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