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处士见赠
干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
久别唯谋道,相逢不话贫。行藏一如此,可便老风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并非没有支撑,只是才华太多反而成为负担。尚未能登上云端,只能在江湖里当一个闲暇的人。久别的我们只为了追求真理而相见,相别时无须谈论贫穷。既然我们的行为和藏匿都是这样,那就这样老去吧,即使风尘仆仆。

去完善
释义
1. 干上:指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干,汉代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上,通过科举考试。这里借指科举功名。
2. 援:依靠,帮助。
3. 累身:连累自身。这里指有才的人因过分要求而被他人嫉妒,反受其害。
4. 云霄未得路:指未能进入朝廷为官,登上高位。云霄,喻指朝廷高位;路,途径,这里指晋升之路。
5. 江海作闲人:在江湖间做一个闲散之人。江海,泛指江湖;闲人,没有官职,闲散之人。
6. 谋道:探讨学问,追求真理。
7. 行藏:出行和隐居。这里代指人生的起起落落。
8. 可便:意同“可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酬李处士见赠”为题,通过讲述诗人自己与友人李处士之间的交往,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中,诗人以“干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常见的现象——有才之人往往因才华出众而受到妒忌和排挤,犹如树干上的枝条,虽受扶持却也因此而易招风。颔联则从“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的境况中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目前生活的反思,象征了自己尚未登上人生巅峰、实现抱负的现实。
颈联中的“久别唯谋道,相逢不话贫”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即使长时间未见,两人见面后仍关注彼此的成长和发展,且不会因贫富差距而心存芥蒂。尾联“行藏一如此,可便老风尘”意味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两人的友情都将如磐石般坚定,在岁月的风尘中成为永恒的见证。总的来说,这首诗富有哲理,寓情于景,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思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李处士见赠》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此时正是唐朝盛世的末期,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朱庆馀作为一个年轻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在长安城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李处士这样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人物。他们一起切磋诗艺,互相鼓励,共同追求人生的理想。
然而,在这繁荣盛世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安的因素。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朱庆馀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忧虑。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