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
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
诗人喜欢恬静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周围长满了青苔。到了夜里,月亮明亮,照亮了夜空,邻居家的树木影子也映照过来。然而,诗人们却并不知道莲帐之美,他们更钟爱自己简陋的草堂生活。他们愿意回应那些挂念他们的人们的深情厚谊,但是当他们想要提起笔抒发感情的时候,却又觉得自己才能不够,无法回报这份深情。

去完善
释义
【自述】朱庆馀
1. 诗人甘寂寞:诗人为自己的隐居生活感到甘美与宁静。
2. 居处遍苍苔:住所四周长满了青苔,表明居住者久不履之。
3. 后夜蟾光满:指夜深人静之时,月光皎洁明亮。
4. 邻家树影来:邻近的房屋的树影在月光下投射到诗人的居所。
5. 岂知莲帐好:比喻居家享受安宁美好的时光。莲帐,也称为芙蓉帐,象征夫妻恩爱,此处寓意诗人安享家庭生活。
6. 自爱草堂开:诗人独爱自己简陋的居所,表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7. 愿答相思意:希望表达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8. 援毫愧不才:用毛笔书写诗句时对自己的才能感到羞愧,形容谦虚的品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苍劲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景和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作者淡雅的生活情趣和清雅的气质。首句“诗人甘寂寞,居处遍苍苔”揭示出作者甘于寂寞的心境和简陋的生活环境;颔联“后夜蟾光满,邻家树影来”则形象生动地描述出夜幕降临,月光映照,邻居树的影子投来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心中宁静与孤独交织的情感;颈联“岂知莲帐好,自爱草堂开”则表达了作者渴望心灵净化、在平淡生活中找到快乐的理想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意味着虽然未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但作者仍然希望通过笔墨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风格婉约,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超尘脱俗的艺术风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庆馀的《自述》是一首描绘个人心路历程和人生体验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晚唐时期,约公元85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朱庆馀虽然是个书生,但由于家庭贫寒,并没有过上他期望的那种富有诗意的生活。而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尖锐,民生困苦,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