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玄都阁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天色适合登上楼阁观赏原野风光,树木的阴影投射在御沟边显得有些寒冷。曾经的豪门大院现在已无人居住,只能看到朱红色的大门和门前的牡丹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玄都阁:古阁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2. 野色:原野的景象。
3. 树阴:树木的阴影。
4. 遥映:远远地映射。
5. 御沟:古代皇宫护城河。这里指唐代长安城内的护城河。
6. 豪家:富有人家。
7. 旧宅:以前的住宅。
8. 无人住:没有人居住。
9. 空见:只能看到。
10. 朱门:红漆大门,古代王侯贵族府第的门。
11. 锁牡丹:牡丹花被锁在门内,无法看见。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景象:晴朗的野外景色,使人愿意登上阁楼欣赏;树木投下的阴影,似乎使得皇宫内的水渠也显得有些许寒冷。这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颔联则转向描写豪家的旧宅。昔日的豪华大宅已经没有人居住,只剩下大门上挂着锁,院内牡丹花孤独地绽放。这一联既暗示了社会变迁的主题,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同时,这种对比手法也让读者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玄都阁》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长安城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9年左右,正值唐宣宗大中三年。此时唐朝的局势相对稳定,国力逐渐恢复,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朱庆馀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复杂。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至晚年才得中进士,这让他对功名和世事有了更多的感慨。而他的诗才横溢,受到过不少贵人的提携和帮助,如著名的宰相裴度就曾为他题诗。这些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积淀。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也比较多元。一方面,唐宣宗崇尚节俭,整顿朝纲,使国家政治清明;另一方面,士人阶层却盛行奢侈之风,权臣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庆馀的诗歌既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又表现出对社会风气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