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月亮高悬天空,月光洒满大地,城市的夜景如同梦幻一般美丽而神秘。我们在江南的盛会,仿佛是梦中的相逢。微风吹拂着树枝,惊起了栖息的鸟鹊;露珠滴在野草上,使得秋虫哀伤不已。这个漫长的旅程让人不禁想要借酒消愁,然而却害怕清晨的钟声响起,意味着分离的时刻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秋:秋天的天空。
2. 月又满:指月圆之时。
3. 城阙:城市的城门。这里指代城市。
4. 夜千重:形容夜晚的黑暗深沉。
5. 江南会:指在江南地区举行的聚会。
6. 翻疑:反而怀疑。
7. 风枝惊暗鹊:风吹动的树枝惊动了栖息的喜鹊。
8. 露草泣寒虫:寒露洒在草上,使寒虫感到悲伤。
9. 羁旅: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
10. 长堪醉:经常借酒消愁。
11. 相留:互相挽留。
12. 畏晓钟: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那意味着分离的时刻来临。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描绘出一幅秋高气爽、月满如镜的夜景,同时点明了地点是在城阙之上。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和惆怅,这与下面的诗境相呼应。
颔联“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是诗人与江乡故人的相遇,虽在现实中却如同梦境般美好。这一联诗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重逢的喜悦。
颈联“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以自然界的风枝、露草、暗鹊、寒虫作为意象,衬托出诗人心中的哀伤之情。这些物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生涯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相守的渴望。这句诗既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对友情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是唐朝诗人戴叔伦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的秋天。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国家社会仍然动荡不安。而戴叔伦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
在此之前,戴叔伦曾参加过永王李璘的幕府,后因战乱流亡至江西、湖南一带。在辗转流离的岁月里,他曾一度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然而,正是这种艰难的经历,让他更加珍惜友谊和亲人。
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戴叔伦偶然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于是他们相会在客舍之中,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世事的无常。这首诗就是戴叔伦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