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蔡任
不见三百日,问君消息多。
身闲诗有味,水浄月无波。
琴里怀孤竹,书中寄永和。
遥怜一江隔,何计得相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已有百日,想你的消息总也听不够。
闲暇时读诗书有滋味,江水清澈明月平静无波澜。
用琴声寄托孤独之情,把情谊藏在书籍中传递永恒的友谊。
想起隔着一条江的距离,真希望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看看你。
去完善
释义
1. 寄:这里指写此诗寄托情感给蔡任。
2. 三百日:约略言时间之久,表示很久未见。
3. 问君:向您询问您的状况。
4. 身闲:生活清闲无事。
5. 诗有味:形容诗歌吸引人,有味道。
6. 水浄月无波:化用古诗“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犹疑净水无波”意境,表示环境静谧,心境平和。
7. 琴里怀孤竹:借弹琴怀念友人。孤竹,指孤竹君,代指朋友。
8. 书中寄永和:以书信寄托对往日交游的思念。永和,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常常被用来象征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的美好时光。
9. 一江隔:两地因长江相隔遥远。
10. 何计得相过:用什么方法才能与您相见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寄蔡任》,薛师石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在首联中,“不见三百日”突出了时间上的隔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长久未见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而“问君消息多”则反映了作者希望了解对方近况的心情。颔联中,“身闲诗有味”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执着;“水浄月无波”则是以明镜映月般的手法展现了清幽之境,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颈联里,“琴里怀孤竹”寓含了作者渴望像伯牙与子期那样寻得知音的愿望;“书中寄永和”又展示了诗人对知识及文化传承的关注。尾联中,“遥怜一江隔”表达了因地理阻隔而无法相聚的无奈;“何计得相过”则流露出作者对共度美好时光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蔡任》是南宋诗人薛师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278年至1288年之间。
这个时期,薛师石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在年轻时曾有过报国之志,但苦于没有机会。后来,他担任地方官吏,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危在旦夕,薛师石的心情更加沉重。他对国家的命运担忧,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愈发强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薛师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蔡任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相聚,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