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州 其二
箫鼓旌旗簇锦鞯,路人遥指翠微闲。
使君乘兴同民乐,猿鹤无心不碍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箫鼓声中,旗子簇拥着华丽的马鞍,路上行人远远地指向那片青翠宁静的地方。当地长官兴致勃勃地与百姓共享欢乐,那些山林里的猴子和仙鹤似乎也没有被打扰到。
去完善
释义
资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一带。
其二:表示这是诗的第二部分,可能还有其他部分或篇章。
宋京:宋代的一位文人,生平事迹不详。
箫鼓:箫和鼓两种乐器,这里代指音乐演奏。
旌旗:旗帜,这里可能是指仪仗队的标志。
簇锦鞯:形容队伍整齐,如同锦绣般华丽。
路人:路上的人,即普通人。
遥指:远远地指向。
翠微:绿色的景物,通常指青山绿水。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可能是指资州的官员。
乘兴:随着兴致,即兴发挥。
民乐:民间的音乐表演,或者是百姓的娱乐活动。
猿鹤:猿猴和仙鹤,这里代表自然的动植物。
无心:没有特别的意图或者想法。
不碍闲:不妨碍人们的休闲活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资州地方的繁荣与和谐。首句“箫鼓旌旗簇锦鞯”通过描写丰富的音乐、华丽的旗帜以及美丽的马鞍等物象,展现出当地的富饶与繁华。接下来的“路人遥指翠微闲”一句,则用路人的视角传达出此处环境的美妙与宁静。诗人又通过对使君的描述——兴致勃勃地同民众一起享受美好生活,以及山中动物的无心打扰——表现出此地的宁静和谐。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资州 其二》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京的作品。它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主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在创作这首诗时,宋京正处于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他在仕途上遭遇了挫折,从京城被贬到了偏远的资州。这种人生的起伏使他开始更加关注自然的美好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也经历了许多变革。政治斗争激烈,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这些都为宋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使宋京感到忧虑和困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