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诸山道中
我曾天台游,于今四十载。
一朝忽复来,时节如有待。
形骸觉老景,景色殊不改。
雨中寻旧迹,触目云叆叇。
岩瀑落千寻,涧花纷五彩。
崖深藓苍苍,溪浅石磊磊。
昔时所未到,足力胡可殆。
要当至绝顶,直下小沧海。
兹山八万丈,端的不吾给。
伟哉造化功,疑若有真宰。
黄精煮甚食,茯苓良可采。
何当诛茆居,此志终有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曾在天台山游玩,至今已过去了四十年。突然有一天,我又回到了那里,仿佛时间特意为我等待。
我发现自己的容貌和身形都老了,但风景依旧美丽。我在雨中寻找过去的足迹,却被眼前的云雾笼罩。瀑布从悬崖上落下千丈,山涧中的花儿五颜六色。山崖深处长满了苍翠的青苔,小溪的水浅而石头众多。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现在体力似乎也可以支撑了。
我想爬上山顶,然后俯瞰下面的美景。这座山有八万尺高,对我来说确实很有挑战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仿佛真的有神明在掌控一切。我在这里可以采摘茯苓做美食,还可以煮一些黄精来吃。或许有一天,我会在此地建立一个茅屋,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行诸山道中》是一首描绘作者重游故地并表达山水之美的诗。以下是部分诗句的注释:
1. 天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境内的天台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旅游胜地。
2. 于今四十载:指作者上一次游历天台山至今已经过去了40年。
3. 一朝忽复来:突然间又回到了天台山。
4. 时节如有待:指这次游历的时间仿佛是特意安排好的。
5. 形骸觉老景:身体感觉到了岁月的痕迹,意为作者年纪大了。
6. 云中寻旧迹: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找到曾经的足迹。
7. 叆叇:形容云层浓厚。
8. 千寻:极言瀑布之高。寻,古代长度单位,约为现今的八尺。
9. 涧花纷五彩:山间的花朵色彩斑斓。
10. 藓苍苍:苍翠繁茂的苔藓。
11. 磊磊:石头众多堆积的样子。
12. 胡可殆:怎么能疲劳不堪。
13. 直下小沧海:直接走向那片美丽的大海。
14. 八万丈:极言山的险峻,形容高度很高。
15. 不吾给:不是我所能攀登的极限。
16. 伟哉造化功: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伟大啊!
17. 真宰:即主宰万物的大自然。
18. 黄精:一种植物,可以食用。
19.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20. 诛茆居:茅屋草舍,表示简陋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行诸山道中》是宋朝诗人陈公辅所写的一首描绘游览天台山风光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他时隔四十年后再游天台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对天台山壮丽的山水景观和植物资源的赞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诸山道中》是南宋诗人陈公辅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公辅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官场并不得意,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官,流寓各地。这种人生的波折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的压迫之下,国土沦陷,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陈公辅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