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净明寺阅藏经

标题包含
净明寺阅藏经
三载功夫一藏经,非禅非道亦非僧。 但凭方寸行诸善,也是如来最上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净明寺阅藏经》是宋代诗人陈公辅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注释: 1. 净明寺:指唐代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在荆州的净明寺建造的寺庙。这里借指阅览佛经的场所。 2. 三载:三年。这里表示阅读整部藏经的时间。 3. 功夫:这里指努力、勤奋的修行。 4. 一藏经:佛教经典总称为“藏”,全名为“大藏经”,包括佛家所有经典的总称。一藏经即全部佛经。 5. 非禅非道:既不是禅宗也不是道家。这里表示作者所修并非传统的宗教之道,而是从内心出发,实践善行。 6. 也:在这里表示同样、也是的意思。 7. 方寸:指心。古人认为心的大小只有一寸见方,所以称心为“方寸”。 8. 最上乘:佛教术语,指最高层次的教义和方法。这里表示通过实践善行也能达到如来的最高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净明寺阅藏经为主题,表达了一种摒弃外在形式、追求内心修行的人生哲学。诗人通过阅读佛经、体验佛法的过程,感悟到真正的佛法并非仅在于禅定、道教或僧人身份,而是要在内心坚定信念,奉行善良行为。最后一句“也是如来最上乘”寓意修行佛法的最高境界——不依赖任何形式,只需凭借一颗善良的心去行善事,这才是真正的如来之道。整首诗充满了禅宗哲学的意味,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修行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净明寺阅藏经》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陈公辅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同时也是宋金对抗、南北对峙的时期。 陈公辅在南宋初期曾担任太学正、吏部郎中等职务,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广东潮州等地。在潮州的流放岁月里,他寄情山水,潜心佛学,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人生哲理的诗歌。这首《净明寺阅藏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陈公辅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真谛的感悟。他在净明寺翻阅藏经时,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首诗既反映了他个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失意,也体现了当时南宋社会对佛学的热衷和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